“虽将细雨催芦笋”出自唐代方干的《春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uī jiāng xì yǔ cuī lú sǔ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虽将细雨催芦笋”全诗:春去春来似有期,日高添睡是归时。
虽将细雨催芦笋,却用东风染柳丝。
重雾已应吞海色,轻霜犹自剉花枝。
此时野客因花醉,醉卧花间应不知。
《春日》
春天来了春天又去,
太阳升高意味着该睡觉了。
虽然细雨催促芦笋生长,
但是东风却用柳丝染色。
浓雾已经吞噬了大海的颜色,
轻霜仍然削弱了花朵的娇嫩。
这个时候,野外的客人可能已经因花而醉,
醉倒在花丛中应该一无所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从来到到离去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物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春天的美好印象。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春天常常来得匆忙,但又会悄然离去,如同人们的生活一样,忙碌而短暂。太阳升高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感到疲倦,想要休息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以细雨催促芦笋生长和东风染色柳丝两个意象,表达春天万物生长的景象。细雨催促芦笋生长,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东风染色柳丝,则展现了春天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
再下一句以浓雾吞噬海色的景象,描绘了春天的浓雾笼罩下大自然的神秘氛围;而后一句以轻霜削弱花朵娇嫩的景象,描述了春天的微寒和花朵的脆弱。
最后两句以野外的客人可能因花而醉,醉倒在花丛中却一无所知,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美好事物的迷恋和沉迷。
整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变幻多样和生机盎然的特点,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同时,诗中的春天也折射了人生的短暂和变化无常,引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深思。
chūn rì
春日
chūn qù chūn lái shì yǒu qī, rì gāo tiān shuì shì guī shí.
春去春来似有期,日高添睡是归时。
suī jiāng xì yǔ cuī lú sǔn,
虽将细雨催芦笋,
què yòng dōng fēng rǎn liǔ sī.
却用东风染柳丝。
zhòng wù yǐ yīng tūn hǎi sè, qīng shuāng yóu zì cuò huā zhī.
重雾已应吞海色,轻霜犹自剉花枝。
cǐ shí yě kè yīn huā zuì, zuì wò huā jiān yīng bù zhī.
此时野客因花醉,醉卧花间应不知。
拼音:suī jiāng xì yǔ cuī lú sǔ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一轸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爱吟咏,深得师长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欢喜雀跃,不慎跌破嘴唇,人呼“缺唇先生”。桐庐章八元爱其才,招为过门女婿,遂居家桐江白云源(今桐庐县芦茨乡)。唐宝历中,参加科举考试不第。以诗拜谒钱塘太守姚合。初次见面,因其容貌丑陋,姚合看不起他,待读过方干诗稿后,为其才华所动,于是满心欢喜,一连款待数日。开成年间,常与寓居桐江的喻凫为友,并与同里人李频唱和,诗来歌往,关系甚笃。大中年间,流寓会稽鉴湖。咸通年间,浙东廉访使王龟慕名邀请,一经交谈,觉得方干不仅才华出众,且为人耿直,于是竭力向朝廷推荐。终因朝廷腐败,忌贤妒能,不被起用。后人赞叹他“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
方干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