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千载相公祠”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千载相公祠”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宣公祠》,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iān zǎi xiàng gōng cí,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千载相公祠”全诗

《宣公祠》

千载相公祠

双湖真泽国,千载相公祠
中有钓鱼者,问之俱不知。


赏析


《宣公祠》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称为双湖真泽国的地方,其中有一座宣公祠。诗人提到了一个钓鱼者,但是询问他的人却无法得知有关这个地方和祠堂的信息。

李曾伯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和神秘感。诗中的双湖真泽国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地方,似乎具有某种超凡的境界。宣公祠作为诗中的景观,给人一种肃穆的氛围。祠堂是人们纪念宣公的场所,它的存在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对先贤的敬仰。

然而,诗人提到的钓鱼者却是个谜。他是一个与这个地方有着紧密联系的人,但却一无所知。这种神秘的描写增加了诗的神秘感和深度。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虚实交织的美感。诗人通过对双湖真泽国和宣公祠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之情。而钓鱼者的存在,则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引发了读者对未知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总体而言,《宣公祠》是一首意境深远、引人遐想的诗歌作品。它通过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对比,传递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同时唤起了读者对未知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千载相公祠”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uān gōng cí
宣公祠

shuāng hú zhēn zé guó, qiān zǎi xiàng gōng cí.
双湖真泽国,千载相公祠。
zhōng yǒu diào yú zhě, wèn zhī jù bù zhī.
中有钓鱼者,问之俱不知。

“千载相公祠”平仄韵脚


拼音:qiān zǎi xiàng gōng cí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