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绡忍泪”出自宋代程垓的《一丛花》,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hóng xiāo rěn lè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
“红绡忍泪”全诗:伤春时候一凭阑。
何况别离难。
东风只解催人去,也不道、莺老花残。
青笺未约,红绡忍泪,无计锁征鞍。
宝钗瑶钿一时闲。
此恨苦天慳。
如今直恁抛人去,也不念、人瘦衣宽。
归来忍见,重楼淡月,依旧五更寒。
《一丛花》是宋代程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伤春时候一凭阑。
何况别离难。
东风只解催人去,
也不道、莺老花残。
青笺未约,红绡忍泪,
无计锁征鞍。
宝钗瑶钿一时闲。
此恨苦天慳。
如今直恁抛人去,
也不念、人瘦衣宽。
归来忍见,重楼淡月,
依旧五更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伤感离别。诗人孤独地倚在栏杆上,看着春天的离去。他思考着别离的痛苦,东风吹拂着催促人离去,却不顾莺儿衰老和花朵凋零的命运。诗人感叹时光匆匆,纸笺上的约定还未实现,红绡上的泪水难以忍受,无法阻止别离的发生。珍贵的宝钗和瑶钿也变得无聊空闲。诗人深感痛苦,他觉得这样的痛苦是上天的吝啬。如今,他只能无奈地放弃,也不再思念,他的心灵和身体都消瘦了。当他回来时,他将忍受重楼下淡淡的月光,依旧感受到凌晨五点的寒冷。
赏析:
《一丛花》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别离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东风催促人离去,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推移;莺儿老去、花朵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衰老。诗人用宝钗和瑶钿来比喻珍贵的东西变得无聊空闲,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苦痛和无奈。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同时,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无常的描绘,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士人生百态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yī cóng huā
一丛花
shāng chūn shí hòu yī píng lán.
伤春时候一凭阑。
hé kuàng bié lí nán.
何况别离难。
dōng fēng zhǐ jiě cuī rén qù, yě bù dào yīng lǎo huā cán.
东风只解催人去,也不道、莺老花残。
qīng jiān wèi yuē, hóng xiāo rěn lèi, wú jì suǒ zhēng ān.
青笺未约,红绡忍泪,无计锁征鞍。
bǎo chāi yáo diàn yī shí xián.
宝钗瑶钿一时闲。
cǐ hèn kǔ tiān qiān.
此恨苦天慳。
rú jīn zhí nèn pāo rén qù, yě bù niàn rén shòu yī kuān.
如今直恁抛人去,也不念、人瘦衣宽。
guī lái rěn jiàn, chóng lóu dàn yuè, yī jiù wǔ gēng hán.
归来忍见,重楼淡月,依旧五更寒。
拼音:hóng xiāo rěn lèi
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
孝宗淳熙间曾游临安。光宗时尚未仕宦。有《书舟词》。存词150余首。杨慎《词品》称程垓为"东坡之中表也"。但程垓成年时,东坡卒已久,其误甚明。毛晋《书舟词跋》及《四库全书总目》亦沿杨慎之误。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考辨甚详。
程垓词今存157首。其词作反映生活面较窄,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如〔满庭芳〕"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不过他的长调很工丽潇洒,如〔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在临安所写的〔凤栖梧〕"蜀客望乡归不去","忧国丹心曾独许",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与乡思,语浅情深。其词风深受柳永词的影响,所以冯煦《蒿庵论词》称其词"凄婉绵丽,与草窗(周密)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程垓的词在风格情调上,都与柳永词有近似的地方,所以有人将他的词看作是柳词的余绪(薛砺若《宋词通论》)。但柳词虽有“森秀幽畅”的长处,也有“俚艳近俗”的短处。程垓词却能扬其长而避其短,潇洒脱俗,挚婉蕴藉,深为后人所称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