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颜弟对兄”出自宋代洪咨夔的《挽伯父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āng yán dì duì xiō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苍颜弟对兄”全诗: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
四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
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
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
《挽伯父二首》是宋代文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
Four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
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
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
中文译文:
白发的儿子随着母亲,苍老的弟弟与兄长相对。
四休元易足,一笑又何用。
论事情像丝弦一样直接,保持内心如平静的镜面。
德高望重的伯父今已经离世,谁来继承他的乡里名声。
诗意:
这首诗词是洪咨夔写给他已故的伯父的挽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离世的悲痛和对他在乡里声望的赞扬。诗词以家族关系为线索,通过描绘家庭中的白发老人和年幼的弟弟,抒发了作者对亲人逝去和家族荣誉传承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思念和对家族传统的关注。诗中的"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描绘了家庭中老幼相对的情景,凸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四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转瞬即逝,呼应了作者对伯父逝世的感伤之情。"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表达了作者对伯父品德高尚的赞美,以及对真实和坦诚的追求。最后两句"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则是作者对伯父的致敬,同时也提出了对继承家族传统和荣誉的思考。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却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离世和家族传统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家族价值观和传统的重视。
wǎn bó fù èr shǒu
挽伯父二首
bái fà ér suí mǔ, cāng yán dì duì xiōng.
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
sì xiū yuán yì zú, yī xiào gèng hé yíng.
四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
lùn shì sī xián zhí, cún xīn jìng miàn píng.
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
dé rén jīn yǐ yǐ, shuí yǔ sì xiāng píng.
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
拼音:cāng yán dì duì xiōng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进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著作有《平斋文集》32卷、《平斋词》1卷等。其《平斋文集》所收多为讲经及制诰之文,余为诗歌、杂文,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毛晋将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词》。《平斋文集》3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收诗寥寥。《平斋词》有汲古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