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一簪华发戴寒星”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一簪华发戴寒星”出自宋代汪藻的《宿酂侯镇》,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zān huá fà dài hán xī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一簪华发戴寒星”全诗

《宿酂侯镇》

一簪华发戴寒星

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
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


赏析


《宿酂侯镇》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汪藻。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时踏月此长亭,
鬓似河堤柳色青。
今日重来堤树老,
一簪华发戴寒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酂侯镇过夜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岁月变迁的思考,并通过对自身的描写,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和对自己年老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长亭、河堤、堤树等景物的描绘,将作者当时踏月而行的情景展现出来。诗的开篇"当时踏月此长亭",通过描绘夜晚的长亭和月光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接着,作者用"鬓似河堤柳色青"来形容自己的鬓发,将自己与青翠的河堤柳树相比,表达出自己当时的风采和年轻貌美。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则传达了作者与当下的对比。"今日重来"表明了作者再次来到这里的意思,而"堤树老"则表达了时光流转,景物变旧的情况。作者将自己的"华发"比作"寒星",把自己的头发比喻成寒冷的星星,表达出自己的年纪已经不再年轻,感叹时光的不可逆转。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自身的描写,将时光的流转和个人的年老相结合,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岁月不饶人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身衰老的接受。这种表达方式给人以深思和感慨,体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一簪华发戴寒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ù cuó hóu zhèn
宿酂侯镇

dāng shí tà yuè cǐ cháng tíng, bìn shì hé dī liǔ sè qīng.
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
jīn rì chóng lái dī shù lǎo, yī zān huá fà dài hán xīng.
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

“一簪华发戴寒星”平仄韵脚


拼音:yī zān huá fà dài hán xī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九青

作者简介


汪藻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徽宗亲制“居臣庆会阁诗”,下令群臣献诗,汪藻一人独领风骚,与胡伸俱有文名,时称“江左二宝”。素与王黼不和,提点江州太平观,终黼之世均不得用。钦宗即位,召为屯田员外郎,再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绍兴元年(1131),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今属浙江),后知抚(今属江西)、徽(今安徽歙县)、泉(今属福建)、宣等州。绍兴十三年(1143)罢职居永州(今属湖南),官至显谟阁大学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卒赠端明殿学士。为官清廉,“通显三十年,无屋庐以居。”《全宋词》录其词4首。

作者介绍


汪藻的文学创作

  汪藻早年曾向徐俯学诗,中年以后又拜韩驹为师,然而,他的诗却不沾江西诗派习气而近似苏轼。诗作多触及时事,寄兴深远。如《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四首》中:“百年淮海地,回首复成非”、“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只今衰泪眼,那得向君开”,郁愤至深,似得力于杜甫。《桃源行》一首,于王维、韩愈、刘禹锡、王安石同题之后,别开生面。“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足见其立意新颖。写景诗如《春日》,也曾传诵一时。

  汪藻擅长写四六文,南渡初诏令制诰均由他撰写。行文洞达激发,多为时人传诵,被比作陆贽。《皇太后告天下手书》、《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是其代表作。孙觌序其集时推重他为大手笔,说他“闳丽精深,杰然视天下”。宋高宗把自用的白团扇赏赐给他,并亲书赠以“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