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碛马难前”出自唐代马戴的《送和北虏使》,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 qì mǎ nán qiá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沙碛马难前”全诗:路始阴山北,迢迢雨雪天。
长城人过少,沙碛马难前。
日入流沙际,阴生瀚海边。
刀镮向月动,旌纛冒霜悬。
逐兽孤围合,交兵一箭传。
穹庐移斥候,烽火绝祁连。
汉将行持节,胡儿坐控弦。
明妃的回面,南送使君旋。
《送和北虏使》是唐代马戴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描绘了送行北虏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的关注和忧虑。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路始在阴山北,远远遥望雨雪纷飞的天空。
长城上的人很少,马难以前行在沙漠之上。
太阳落在流沙的边缘,阴影蔓延到瀚海的边际。
军刀和战车逆着月光挥动,旌旗冒着霜气高悬空中。
猎兽者孤立地合攻,在交战中只需要一个箭传递信息。
高高的帐篷移动着前哨,沁人心脾的烽火在祁连山脉上消失。
汉将持着节杖前行,胡人坐在那边控制着弓弦。
明妃回过头,向南送别使君的回旋。
诗词的诗意是表达作者对于边疆的关怀和担忧之情。作者描绘了北方边疆的荒凉景象,长城上的人稀少,穿越沙漠十分艰难。诗中还描述了战火纷飞的场景,旗帜高悬、刀光剑影,边塞上的战斗激烈而凶险。不过诗的最后,作者提及了明妃回望南方的情景,送别使者的归途,给整个诗增添了一丝慰藉。
整首诗词运用了形象丰富的描写手法,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边塞的严峻和战争的残酷。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景物环境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忧虑。这首诗词具有时代特色,展示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边疆战争的残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sòng hé běi lǔ shǐ
送和北虏使
lù shǐ yīn shān běi, tiáo tiáo yǔ xuě tiān.
路始阴山北,迢迢雨雪天。
cháng chéng rén guò shǎo, shā qì mǎ nán qián.
长城人过少,沙碛马难前。
rì rù liú shā jì, yīn shēng hàn hǎi biān.
日入流沙际,阴生瀚海边。
dāo huán xiàng yuè dòng, jīng dào mào shuāng xuán.
刀镮向月动,旌纛冒霜悬。
zhú shòu gū wéi hé, jiāo bīng yī jiàn chuán.
逐兽孤围合,交兵一箭传。
qióng lú yí chì hòu, fēng huǒ jué qí lián.
穹庐移斥候,烽火绝祁连。
hàn jiāng xíng chí jié, hú ér zuò kòng xián.
汉将行持节,胡儿坐控弦。
míng fēi de huí miàn, nán sòng shǐ jūn xuán.
明妃的回面,南送使君旋。
拼音:shā qì mǎ nán qián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后得赦还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
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与薛能、顾非熊、殷尧藩等友善,均有诗篇往来;又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唱酬尤多。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
《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历来颇为传诵。《出塞词》、《关山曲》等,慷慨激壮,是晚唐较好的边塞诗。乐府诗《征妇叹》哀伤惨恻,最有讽谕。杨慎《升庵诗话》举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部分边塞之作,如《陇上独望》、《边将》、《射雕骑》等,也较沉雄激壮。五古《征妇叹》颇能刻画征妇悲痛心情。七言绝句亦有佳作。宋严羽、明杨慎、清王士祯等,均推其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叶矫然则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翁方纲《石洲诗话》更以其五律“直可与盛唐诸贤侪伍,不当以晚唐论矣”。
诗作多为投赠、应酬或写羁旅、山林之作,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在《全唐诗》录存其诗172首,编为2卷。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有传。
唐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国子太常博士任上,终年约70岁。著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