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寒暗通”出自宋代卢祖皋的《太常引(趋省闻桂偶成)》,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hán àn tō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
“清寒暗通”全诗:梦回金井卸梧桐。
嘶马带疏钟。
草面露痕浓。
渐薄袖、清寒暗通。
天低绛阙,云浮碧海,残月尚朦胧。
吹面桂花风。
峭不似、红尘道中。
《太常引(趋省闻桂偶成)》是宋代卢祖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梦回金井卸梧桐。
嘶马带疏钟。
草面露痕浓。
渐薄袖、清寒暗通。
天低绛阙,云浮碧海,残月尚朦胧。
吹面桂花风。
峭不似、红尘道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寒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红尘世界的追求与超越。
赏析:
诗的开头"梦回金井卸梧桐"是一个引子,意味着诗人陷入了一种梦幻的状态。"金井"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卸梧桐"表示摆脱尘世之累。接着,诗人描述了一幅冷寂的景象,"嘶马带疏钟"描绘了辽阔的原野上孤寂的马嘶声和钟声。"草面露痕浓"表现了清晨的露水和草地上的痕迹,凸显了清寒的氛围。"渐薄袖、清寒暗通"表达了诗人孤独清寒的心境,与这个冷寂的景象相呼应。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天空和大自然的景色。"天低绛阙,云浮碧海,残月尚朦胧"描绘了天空低垂,云雾缭绕,残月隐约可见,给人一种幽远而神秘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吹来了桂花的香风。"吹面桂花风"表现了桂花香气的清新和沁人心脾的感觉。
最后两句"峭不似、红尘道中"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红尘的追求。"峭不似"表示对现实世界的冷峭不满,"红尘道中"则指的是人世间的繁华喧嚣。整首诗通过对冷寂景象的描绘和对红尘世界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超脱的渴望。
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寒冷而孤寂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对超越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超脱情怀和对红尘世界的批判意识。
tài cháng yǐn qū shěng wén guì ǒu chéng
太常引(趋省闻桂偶成)
mèng huí jīn jǐng xiè wú tóng.
梦回金井卸梧桐。
sī mǎ dài shū zhōng.
嘶马带疏钟。
cǎo miàn lù hén nóng.
草面露痕浓。
jiàn báo xiù qīng hán àn tōng.
渐薄袖、清寒暗通。
tiān dī jiàng quē, yún fú bì hǎi, cán yuè shàng méng lóng.
天低绛阙,云浮碧海,残月尚朦胧。
chuī miàn guì huā fēng.
吹面桂花风。
qiào bù shì hóng chén dào zhōng.
峭不似、红尘道中。
拼音:qīng hán àn tōng
平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