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长濑黄昏张蟹断”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长濑黄昏张蟹断”出自宋代洪适的《渔家傲引》,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ǎng lài huáng hūn zhāng xiè duà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濑黄昏张蟹断”全诗

《渔家傲引》

长濑黄昏张蟹断

九月芦香霜旦旦。
丹枫落尽吴江岸。
长濑黄昏张蟹断
灯火乱。
圆沙惊起行行雁。
半夜系船桥北岸。
三杯睡著无人唤。
睡觉只疑桥不见。
风已变。
缆绳吹断船头转。


赏析


《渔家傲引》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洪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九月芦香霜旦旦。
丹枫落尽吴江岸。
长濑黄昏张蟹断。
灯火乱。
圆沙惊起行行雁。
半夜系船桥北岸。
三杯睡著无人唤。
睡觉只疑桥不见。
风已变。
缆绳吹断船头转。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家在秋天的景象。九月的清晨,芦苇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霜已经消散。红色的枫叶已经全部飘落在吴江的岸边。夕阳西下时,渔家在长濑中拉起渔网,黄昏时分螃蟹已经捕捉一捧。渔家的灯火摇曳不定,渔船停泊在岸边,周围的景象显得混乱不堪。圆滚滚的沙滩被惊起的雁群扰乱。在午夜时分,渔家将船系在北岸的桥上,已经沉醉入睡,没有人喊醒他们。他们在睡梦中只能怀疑桥是否还在,因为大风已经改变了船头的方向,缆绳被吹断,船只转了个方向。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天渔家的景象,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类生活的交融。诗中通过描述芦苇的香气、枫叶的飘落、渔家的劳作和沉醉入睡的情景,展示了秋天的寂静与祥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和气息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季节的独特氛围。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一些意象,如灯火乱、圆沙惊起行行雁等,增加了诗意的丰富度和层次感。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渔家生活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秋天的美丽与渔家的平凡生活。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渔家的辛勤劳作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变幻。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长濑黄昏张蟹断”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ú jiā ào yǐn
渔家傲引

jiǔ yuè lú xiāng shuāng dàn dàn.
九月芦香霜旦旦。
dān fēng luò jǐn wú jiāng àn.
丹枫落尽吴江岸。
zhǎng lài huáng hūn zhāng xiè duàn.
长濑黄昏张蟹断。
dēng huǒ luàn.
灯火乱。
yuán shā jīng qǐ xíng xíng yàn.
圆沙惊起行行雁。
bàn yè xì chuán qiáo běi àn.
半夜系船桥北岸。
sān bēi shuì zhe wú rén huàn.
三杯睡著无人唤。
shuì jiào zhǐ yí qiáo bú jiàn.
睡觉只疑桥不见。
fēng yǐ biàn.
风已变。
lǎn shéng chuī duàn chuán tóu zhuǎn.
缆绳吹断船头转。

“长濑黄昏张蟹断”平仄韵脚


拼音:zhǎng lài huáng hūn zhāng xiè duàn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四旱  (仄韵) 去声十五翰

作者简介


洪适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作者介绍


洪适的成就

金石
  洪适在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金石学研究,尤其是其在知绍兴府任内和家居16年期间,用力尤多。先后著成《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见《隶释》),又著《隶缵》、《隶图》和《隶韵》。 但《隶韵》未成。今传世者仅 《隶释》和《隶续》两种,所著《隶释》、《隶续》,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代有重大影响。另著有《盘州集》八十卷。洪适对魏晋和隋唐的碑刻也很精通,曾据《丹州刺史碑》、《皇甫诞碑》等碑刻,订正正史上一些记载的错误。

诗文
  洪适诗文论著甚多,留下了很多名篇,四方传诵。故《宋史》评价说:“适以文学闻望”。其中《盘洲集》影响甚大,而《渔家傲引》是《盘洲集》的代表作。词前有小序。对渔父生活加以概述。接着用同一词牌写了十二首词,如数家珍一样从一月唱到十二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他泛舟船上,与眠鸥浴雁为友;他常把渔钱买酒,酒醒后则拈笛咏唱,畅抒情怀;“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桹起”。渔父们的生活是何等和谐、恬静!他们不避纲雨斜风,认定这是捕鱼的好时机。只见青青的斗笠下人头攒动,一声吆喝,拍着船板,他们就三三两两出发了。“半夜系船桥比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这是何等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诙谐的情趣,空灵的意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和谐!这充分反映了其在文学上很有底蕴。事实上,洪适的文学创作非常灵活,取材广泛,大都来源于生活。如洪适致仕后,退而回乡,在县城北郭购地筑屋,并称之为盘洲,他自己也自号盘洲老人,盘洲老人从小随父宦游,长大后又四处为官,发现本县珠湖产的银鱼非常独特,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一赋,名之为《银条鱼赋》。 其诗文论著甚多,并得到时人及后人的认可。

洪适的生平

  父亲洪皓,曾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洪适少年时即能日诵书3000言,与弟洪遵、洪迈先后同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

  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使金,洪适年方13,即能任家事。率5个弟弟和3个妹妹奉祖母、母亲避兵饶州(今江西鄱阳),后以恩补修职郎。绍兴七年(1137年)任严州录事参军,绍兴十一年(1141年)任浙西提举常平司干办公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与弟洪遵同中博学鸿词科,除左宣教郎敕令所删定官。高宗赞其:“父在远方,子能自立,此忠义报也。”

  绍兴十三年(1143年),继迁秘书省正字。是年父自金归,忤秦桧,洪适出任通判台州军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除知荆门军。后知徽州、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兼提点刑狱,任内皆著政绩。后迁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司农少卿、太常少卿兼权直学士院中书舍人,任内也为人称道。乾道元年(1165年),任翰林学士签枢密院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任怨革弊。次年因久雨而引咎辞职,除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后以观文殿学士、左通奉大夫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乾道五年(1169年),以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此后家居16年,1184年二月辛酉(初二)日(3月15日)病逝。《宋史》有传 。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