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苦虚羸”出自唐代元稹的《晴日》,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uō bìng kǔ xū lé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多病苦虚羸”全诗:多病苦虚羸,晴明强展眉。
读书心绪少,闲卧日长时。
《晴日》,唐代元稹的诗作。
多病苦虚羸,
晴明强展眉。
读书心绪少,
闲卧日长时。
诗中表达了作者身患重病、身体虚弱,却在晴朗的日子里努力展现欣喜的神情。他在病榻上,无心读书,思绪短暂,经常闲卧,日子过得很漫长。
这首诗通过自己的身体状况所限,表达了对美好天气的渴望和愉悦。作者表现出一种坦然接受状况、抵御世事困扰的豁达心态。尽管身体状况不佳,但在晴朗的日子里,作者仍然能够寻找到一种心灵的宁静和欢愉。这种豁达、积极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幸福的追求。
这首诗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诗意简洁朴素,但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与独特情感。它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成为了人们欣赏并感受生活乐趣的一扇窗户。
qíng rì
晴日
duō bìng kǔ xū léi, qíng míng qiáng zhǎn méi.
多病苦虚羸,晴明强展眉。
dú shū xīn xù shǎo, xián wò rì zhǎng shí.
读书心绪少,闲卧日长时。
拼音:duō bìng kǔ xū léi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好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从考证了,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著名就是: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