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但愿时平蚕麦好”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但愿时平蚕麦好”出自宋代洪咨夔的《岸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n yuàn shí píng cán mài hǎ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但愿时平蚕麦好”全诗

《岸行》

但愿时平蚕麦好

少年血气暗消磨,盎盎阳春保大和。
已放杏花风味短,未酸梅子典刑多。
一官满去鱼无饵,万里归来燕有窠。
但愿时平蚕麦好,免教人问蜀如何。


赏析


《岸行》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年血气暗消磨,
盎盎阳春保大和。
已放杏花风味短,
未酸梅子典刑多。
一官满去鱼无饵,
万里归来燕有窠。
但愿时平蚕麦好,
免教人问蜀如何。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少年血气的消磨和时代的变迁,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杏花和梅子的比喻,表达了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主题。诗人还通过描绘官场的残酷和艰辛,以及对安定时局和农业丰收的期盼,展现了对社会和国家的思考和祝愿。

赏析:
1. "少年血气暗消磨,盎盎阳春保大和":诗人以少年的血气暗淡和阳春的盎然保持为开篇,反映了年少时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2. "已放杏花风味短,未酸梅子典刑多":杏花的风味短暂,象征着美好的时光易逝;梅子还未酸涩就被用于典刑,体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3. "一官满去鱼无饵,万里归来燕有窠":描绘了官场的险恶和无情,一旦官位满了就无法再得到供养,而万里归来的燕子却有了窝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4. "但愿时平蚕麦好,免教人问蜀如何":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安定的期望,希望蚕桑兴旺、农田丰收,以免人们陷入苦难之中。"问蜀如何"则暗示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希望国家能够太平安定。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象的思考,透过对自然景物和官场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关切,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愿时平蚕麦好”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àn xíng
岸行

shào nián xuè qì àn xiāo mó, àng àng yáng chūn bǎo dà hé.
少年血气暗消磨,盎盎阳春保大和。
yǐ fàng xìng huā fēng wèi duǎn, wèi suān méi zǐ diǎn xíng duō.
已放杏花风味短,未酸梅子典刑多。
yī guān mǎn qù yú wú ěr, wàn lǐ guī lái yàn yǒu kē.
一官满去鱼无饵,万里归来燕有窠。
dàn yuàn shí píng cán mài hǎo, miǎn jiào rén wèn shǔ rú hé.
但愿时平蚕麦好,免教人问蜀如何。

“但愿时平蚕麦好”平仄韵脚


拼音:dàn yuàn shí píng cán mài hǎo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仄韵) 去声二十号

作者简介


洪咨夔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作者介绍


洪咨夔的介绍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进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著作有《平斋文集》32卷、《平斋词》1卷等。其《平斋文集》所收多为讲经及制诰之文,余为诗歌、杂文,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毛晋将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词》。《平斋文集》3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收诗寥寥。《平斋词》有汲古阁本。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