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知几日还”出自唐代皇甫冉的《送郑员外入茅山居》,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íng zhī jǐ rì há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宁知几日还”全诗:但见全家去,宁知几日还。
白云迎谷口,流水出人间。
冠冕情遗世,神仙事满山。
其中应有物,岂贵一身闲。
《送郑员外入茅山居》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只见全家离去,何知几日归来。
白云迎接山谷口,流水从人间流出。
冠冕情感遗世间,神仙事情满山。
其中应有奇珍异宝,不仅仅是一个闲散的身份。
诗意:
这首诗词是皇甫冉给郑员外送行的作品。诗人描述了郑员外离开家庭,前往茅山居住的情景。诗人以自然景物来表达对郑员外的祝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道家文化和修行之道的向往和敬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郑员外离家的情景。通过描绘白云和流水,诗人表达了对郑员外前程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诗人用“冠冕情遗世,神仙事满山”来形容茅山,表达了对茅山的景色和神秘氛围的赞美。最后两句“其中应有物,岂贵一身闲”表达了诗人对郑员外修行和追求道家文化的认同和敬佩。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郑员外的送别和对道家文化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郑员外的祝福,诗人传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期望和对道家修行之道的敬仰。
sòng zhèng yuán wài rù máo shān jū
送郑员外入茅山居
dàn jiàn quán jiā qù, níng zhī jǐ rì hái.
但见全家去,宁知几日还。
bái yún yíng gǔ kǒu, liú shuǐ chū rén jiān.
白云迎谷口,流水出人间。
guān miǎn qíng yí shì, shén xiān shì mǎn shān.
冠冕情遗世,神仙事满山。
qí zhōng yīng yǒu wù, qǐ guì yī shēn xián.
其中应有物,岂贵一身闲。
拼音:níng zhī jǐ rì hái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皇甫冉才华横溢,佳作颇多,留给后人的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赞赏。《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新唐书·传文艺》、《唐诗纪事》卷二七、《唐才子传》卷三。
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由盛而衰。处在此时此境,他所赋诗文,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皇甫冉寓居义兴,对义兴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题咏颇多。有《荆溪夜湍》、《洞灵观》、《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等著名诗作。如《荆溪夜湍》云:“惊湍流不极,夜渡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逐五湖心。揭厉朝将夕,潺谖古望今。花源若许到,虽远亦相寻。”《洞灵观》云:“孤烟灵洞远,积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坛。客来清夜久,仙去白云残。明月开金篆,焚香人木兰。”《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云:“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便可过。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随转去,微风落日水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