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晴采桑南”出自宋代陈允平的《采桑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o qíng cǎi sāng ná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朝晴采桑南”全诗:妾本秦罗敷,家住曲江曲。
门前杨柳青,春风啼布谷。
树头桑初芽,家家蚕始浴。
相呼出采桑,采桑如采玉。
屈曲回高枝,攀条剪柔绿。
朝晴采桑南,暮雨采桑北。
采得桑归迟,小姑怨相促。
陌上绮罗人,问妾眉何蹙。
妾恨妾自知,问妾何所欲。
消磨三十春,渐喜蚕上簇。
一丝一线工,织成罗与谷。
百人共辛勤,一人衣不足。
《采桑行》是宋代陈允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女子采桑为主题,通过描绘桑蚕养殖和丝绸制作的过程,展现了女性辛勤劳动和奉献精神,同时也抒发了女子对生活的思考和渴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妾本秦罗敷,家住曲江曲。
门前杨柳青,春风啼布谷。
树头桑初芽,家家蚕始浴。
相呼出采桑,采桑如采玉。
屈曲回高枝,攀条剪柔绿。
朝晴采桑南,暮雨采桑北。
采得桑归迟,小姑怨相促。
陌上绮罗人,问妾眉何蹙。
妾恨妾自知,问妾何所欲。
消磨三十春,渐喜蚕上簇。
一丝一线工,织成罗与谷。
百人共辛勤,一人衣不足。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女子在采桑过程中的辛劳和努力,以及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思考和渴望改变的心情。诗中描绘了春日的美景,杨柳翠绿,春风吹拂,给人以愉悦的感觉。诗人以桑蚕养殖为线索,展示了女子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她们相互呼唤着出门采摘桑叶,将桑叶采回家中,然后进行剪裁柔绿的工作。
诗词中也揭示了女子们的辛酸和困境。采桑虽然辛苦,但有时也会因为迟归而招致责备和怨言。诗中提到了小姑的怨言和陌上绮罗人的询问,这让妾感觉到自己的疲惫和无奈。然而,妾自己也对自己的现状有所认识,她明白自己的处境,并思考着自己的欲望。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消磨了三十个春天,妾渐渐喜欢上了蚕上簇的景象,这象征着她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对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产生了一种满足感。她们用一丝一线的辛勤工作,最终织成了美丽的丝绸,表达了她们在默默付出中创造美好的能力。然而,尽管有许多人一起辛勤努力,但其中仍有人因为衣物不足而受苦。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妇女采桑的场景,展现了她们的辛勤劳作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呈现了她们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努力的精神。这首诗词既表达了女性劳动者的辛酸和困境,又透露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采桑行》是宋代陈允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女子采桑为主题,通过描绘桑蚕养殖和丝绸制作的过程,展现了女性辛勤劳动和奉献精神,同时也抒发了女子对生活的思考和渴望。
妾本秦罗敷,家住曲江曲。
门前杨柳青,春风啼布谷。
树头桑初芽,家家蚕始浴。
相呼出采桑,采桑如采玉。
屈曲回高枝,攀条剪柔绿。
朝晴采桑南,暮雨采桑北。
采得桑归迟,小姑怨相促。
陌上绮罗人,问妾眉何蹙。
妾恨妾自知,问妾何所欲。
消磨三十春,渐喜蚕上簇。
一丝一线工,织成罗与谷。
百人共辛勤,一人衣不足。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女子采桑的场景,展现了她们的辛勤劳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门前杨柳青翠欲滴,春风吹拂,布谷鸟在啼唱。桑树上的嫩芽初露,家家户户的蚕开始吃桑叶,女子们相互呼唤着出门采摘桑叶,这个过程就像采集珍贵的宝玉一样。
她们弯曲身躯回到高处的树枝上,攀爬并剪下柔嫩的绿叶。早晨晴朗时采桑在南边,傍晚下起雨时采桑在北边。采桑归来常常会迟,小姑责备着彼此。在街上遇到绣花的人,他们问女子为什么眉头紧锁。女子们对自己的境况感到不满,问自己渴望得到什么。
消磨了三十个春天,女子们逐渐喜欢上了蚕上簇的景象。她们一丝一线地工作,最终织成了华丽的绸缎和粗糙的麻布。百人共同辛勤劳作,却有一个人衣服不够用。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女性采桑的场景和劳动过程,展现了她们的辛勤劳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艰苦的环境中,她们坚持努力,创造出美丽的丝绸和粗糙的麻布。这首诗词既表达了女性劳动者的辛酸和困境,又透露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cǎi sāng xíng
采桑行
qiè běn qín luó fū, jiā zhù qǔ jiāng qū.
妾本秦罗敷,家住曲江曲。
mén qián yáng liǔ qīng, chūn fēng tí bù gǔ.
门前杨柳青,春风啼布谷。
shù tóu sāng chū yá, jiā jiā cán shǐ yù.
树头桑初芽,家家蚕始浴。
xiāng hū chū cǎi sāng, cǎi sāng rú cǎi yù.
相呼出采桑,采桑如采玉。
qū qǔ huí gāo zhī, pān tiáo jiǎn róu lǜ.
屈曲回高枝,攀条剪柔绿。
cháo qíng cǎi sāng nán, mù yǔ cǎi sāng běi.
朝晴采桑南,暮雨采桑北。
cǎi dé sāng guī chí, xiǎo gū yuàn xiāng cù.
采得桑归迟,小姑怨相促。
mò shàng qǐ luó rén, wèn qiè méi hé cù.
陌上绮罗人,问妾眉何蹙。
qiè hèn qiè zì zhī, wèn qiè hé suǒ yù.
妾恨妾自知,问妾何所欲。
xiāo mó sān shí chūn, jiàn xǐ cán shàng cù.
消磨三十春,渐喜蚕上簇。
yī sī yī xiàn gōng, zhī chéng luó yǔ gǔ.
一丝一线工,织成罗与谷。
bǎi rén gòng xīn qín, yī rén yī bù zú.
百人共辛勤,一人衣不足。
拼音:cháo qíng cǎi sāng nán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三覃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陈允平出身官宦世家,先祖陈司直避五代之乱举家迁到福建莆田,高祖陈嘉谟曾赠右朝奉郎,曾祖陈膏曾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宦游四明,与四明汪氏联姻,遂著四明鄞县籍。祖父陈居仁(1129-1197),字安行,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文懿,学者称菊坡先生,《宋史》有传。伯父陈卓(1167-1252),陈居仁第五子,字立道,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壮岁登进士第,宦意泊如,筑有世纶堂,闲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传。父亲陈阜,陈居仁第六子,官至承奉郎。
陈允平的家学渊源主要来自祖父陈居仁和五伯父陈卓,而犹得益于陈卓。陈允平出生时祖父已过世,五伯父陈卓就是他的启蒙老师。有诗为证:“寒菊宜霜晚更新,掖垣再世掌丝纶。阿咸老去营西麓,不愧家声故国臣。”([清]袁钧《鄮北杂诗》)陈允平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但科举不利,仕途不进。一生只做过几任小官,时间都不长,大部分时间都漫游吴越,闲看山水,多旅居钱塘。宋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参与杨缵、张枢等组织的临安吟社,互相唱和,在景定四年(1263)创作了著名的“西湖十咏”。宋恭宗德祐时(1275-1276)为沿海制置参议官。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被仇家告发“约苏刘义谋复宋”,遭围捕,被同官袁洪救出。当时事件的全过程在袁桷《先大夫行述》一文中有详细记载。出狱后陈允平闭门不出,扁其所居山中楼曰“万叠云”。入元后,应征北上元大都,后不受管,放还。北上、南归的具体时间均不详。尚未南归之时,好友周密和王沂孙各有[高阳台]词怀之。陈允平没有参加《乐府补题》的唱和,南归后也没有再和故友来往,隐居山中而卒。卒后,好友张炎有[解连环]词悼之。
先祖
陈司直,避五代之乱举家迁到福建莆田。
高祖
陈嘉谟,官至右朝奉郎。
曾祖
陈膏(?-1142),字泽卿,登宋政和五年(1115)何栗榜进士,后续娶明州(今属浙江宁波)汪氏女,乃徙居明州。靖康年间(1126-1127)陈膏官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教授,金兵逼郡,属官大都逃走,唯独陈膏与太守张克戬死守抗金。宋室南迁后,知泉州惠安县(今福建惠安)。曾以单枪匹马招降反贼,擢为殿中侍御史,鄞僧王法恩谋逆,事觉,有人请求屠城镇压,陈膏力论多杀非圣世事,胁从者均得以从轻处理。不久改任太常少卿,为高宗所嘉,至大书屏间曰:“陈膏长厚,有古人风。”
祖父
陈居仁(1129-1197),字安行,晚号菊坡,生于仙游,14岁时父去世,以荫授铅山县尉,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登赵逵榜进士。因其父陈膏续娶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望族汪氏女,遂定居于梅江,成为鄞县梅墟(今鄞州区邱隘镇)陈氏之祖。但居仁生于仙游,且进士题名时仍记为兴化仙游县,后迁居莆田黄石东华村(见乾隆《仙游县志·科第》,《兴化府志》等均列为“莆田人”)。陈居仁曾两次使金,历官徽州、鄂州、建宁、镇江、福州等地知府,累官起居郎、华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谥“文懿”,赠金紫光禄大夫,《宋史》有传。陈居仁育有六子,名:巩、革、晔、芾、卓、阜。
伯父
陈卓(1167-1251),陈居仁第五子,字立道,亦掌纶诰,“罄翰苑赐金创堂,名曰世纶”,登宋绍熙元年(1190)余复榜进士,官吏部尚书,同签书枢密院事,后以资政殿学士还里,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开国伯,闲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传。
父亲
陈阜,陈居仁第六子,庆元三年(1197)官承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