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谤易成”出自唐代刘长卿的《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iān gāo bàng yì ché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天高谤易成”全诗:地远心难达,天高谤易成。
羊肠留覆辙,虎口脱馀生。
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一言知己重,片议杀身轻。
日下人谁忆,天涯客独行。
年光销蹇步,秋气入衰情。
建德知何在,长江问去程。
孤舟百口渡,万里一猿声。
落日开乡路,空山向郡城。
岂令冤气积,千古在长平。
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
地远心难达,天高谤易成。
羊肠留覆辙,虎口脱馀生。
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一言知己重,片议杀身轻。
日下人谁忆,天涯客独行。
年光销蹇步,秋气入衰情。
建德知何在,长江问去程。
孤舟百口渡,万里一猿声。
落日开乡路,空山向郡城。
岂令冤气积,千古在长平。
中文译文:
离开后回到睦州,送给苗侍御
地方遥远心难相通,高高的天空容易遭遇攻击。
困难重重留下了痕迹,却幸运地脱离了危险。
直氏侵占金银,家中却明智地解决了狱事。
一个言辞让知己珍重,一则传言轻易害了性命。
在人世中谁会记得,天涯客独自行走。
年华逝去,步伐蹒跚,秋天的气息渐入衰败。
不知建德在何方,问长江的去程。
孤舟渡过百口河,万里间只有一声猿鸣。
夕阳照亮了乡间的路,空山朝向郡城。
难道要让冤屈积累,千古流传在长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给苗侍御的一首送别诗。诗人离开苗侍御所在的睦州之后,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珍重以及对逆境中挣扎的力量的赞颂。
诗中描写了生活的困难和境遇的不易,地方遥远,心难相通,天高容易被谤言攻击。然而,即使有困难留下痕迹,却侥幸地脱离了危险。诗人通过这种对逆境的描绘,体现了他坚强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生命力。
诗中还提到了直氏侵占金银,但在家中明智地解决了狱事的故事,强调了正直和智慧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无畏的精神,一言知己重,片议杀身轻。他愿意为了知己承受一切的危险和牺牲。
诗中还有对时光的流逝和衰老的感慨,年光消逝,步伐蹒跚,秋气逐渐入衰情。诗人感叹岁月的无情,以及自己身体的衰老。
最后,诗中以夕阳和空山为背景,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冤屈的能否得到平息。落日照亮了乡间的路,空山朝向郡城,给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感受。诗人希望不要让冤屈积累下去,因为冤屈会流传千古,永远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表达对友谊、坚强不屈的态度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现出了诗人对逆境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àn fù hòu guī mù zhōu, zèng miáo shì yù
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
dì yuǎn xīn nán dá, tiān gāo bàng yì chéng.
地远心难达,天高谤易成。
yáng cháng liú fù zhé, hǔ kǒu tuō yú shēng.
羊肠留覆辙,虎口脱馀生。
zhí shì tōu jīn wǎng, yú jiā jué yù míng.
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yī yán zhī jǐ zhòng, piàn yì shā shēn qīng.
一言知己重,片议杀身轻。
rì xià rén shuí yì, tiān yá kè dú xíng.
日下人谁忆,天涯客独行。
nián guāng xiāo jiǎn bù, qiū qì rù shuāi qíng.
年光销蹇步,秋气入衰情。
jiàn dé zhī hé zài, cháng jiāng wèn qù chéng.
建德知何在,长江问去程。
gū zhōu bǎi kǒu dù, wàn lǐ yī yuán shēng.
孤舟百口渡,万里一猿声。
luò rì kāi xiāng lù, kōng shān xiàng jùn chéng.
落日开乡路,空山向郡城。
qǐ lìng yuān qì jī, qiān gǔ zài cháng píng.
岂令冤气积,千古在长平。
拼音:tiān gāo bàng yì chéng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