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伤感”出自宋代仲殊的《蓦山溪》,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bà líng shāng gǎ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
“灞陵伤感”全诗: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
青头破初芽,拂烟痕、一枝犹嫩。
东风著意,不放舞间□,春渐暖,柔无力,依依怨和□。
旗亭带晚,又是清明近。
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
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
《蓦山溪》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仲殊。下面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
黄金色的阳光透过薄云洒在山溪上,像一条柔软的黄金线,玉露从绿叶上涌出,显得清新湿润。
青头破初芽,拂烟痕、一枝犹嫩。
新绿的头脑破土而出,初生的芽苗刚刚露出,轻轻触碰着烟雾般的薄雾,一枝嫩绿还带着稚嫩。
东风著意,不放舞间□,春渐暖,柔无力,依依怨和□。
东风吹拂着,似乎刻意地不停留,不在这舞蹈的空间中停歇,春天逐渐变暖,柔软的气息没有力量,依依怨恨混合在其中。
旗亭带晚,又是清明近。
旗亭在傍晚时分带着温暖的光芒,清明节也即将到来。
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
引发了所有离别的忧愁,引来了召唤着的黄莺,深情地询问着。
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
灞陵地方令人伤感,更加深入阳关(指西北边境),经历了曲折的旅途,我无心计较,行人自会有许多痛苦的悔恨。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溪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清晨的山溪景色,表达了春天的柔弱和温暖。诗中融入了季节变迁、人情离别等主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给人一种温暖而留恋的感觉。
mò shān xī
蓦山溪
huáng jīn xiàn ruǎn, yù lù shēng qīng rùn.
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
qīng tóu pò chū yá, fú yān hén yī zhī yóu nèn.
青头破初芽,拂烟痕、一枝犹嫩。
dōng fēng zhe yì, bù fàng wǔ jiān, chūn jiàn nuǎn, róu wú lì, yī yī yuàn hé.
东风著意,不放舞间□,春渐暖,柔无力,依依怨和□。
qí tíng dài wǎn, yòu shì qīng míng jìn.
旗亭带晚,又是清明近。
rě jǐn bié lí chóu, yuē tí yīng shēn shēn yǔ wèn.
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
bà líng shāng gǎn, nà gèng rù yáng guān, bān zhé chù, wǒ wú xīn, xíng rén zì duō hèn.
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
拼音:bà líng shāng gǎn
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七感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
仲殊有词1卷,名《宝月集》,早已失传。近人赵万里辑《宝月集》1卷共46首,断句七,《全宋词》据以收录时,有所增补。《全宋词补辑》又新补2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