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升虚室奏金徽”出自宋代王炎的《游合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èng shēng xū shì zòu jīn hu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更升虚室奏金徽”全诗:灶臼依然在翠微,重重台殿锁双扉。
可怜千载碧杉老,不见两翁黄鹤归。
小倚修篁飞玉子,更升虚室奏金徽。
渺茫且置神仙事,输却清閒属羽衣。
《游合皂》是宋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抒发内心感受,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灶臼依然在翠微,
重重台殿锁双扉。
可怜千载碧杉老,
不见两翁黄鹤归。
小倚修篁飞玉子,
更升虚室奏金徽。
渺茫且置神仙事,
输却清閒属羽衣。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描写一处景物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描述了一个寺庙的景象,灶臼依旧在翠绿的庭院中,庙宇的台殿紧闭着。碧杉树虽然历经千年,但两位老僧和黄鹤却再也没有回来。
诗中还描绘了一个小孩子倚靠在修竹旁边,手中拿着飞翔的玉子,仿佛在虚室中奏响金徽,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整首诗的气氛充满了渺茫和神秘感,似乎与神仙的事物相联系,而诗人自己则与这种清幽和神仙的事物无缘。
这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灶臼、台殿、碧杉树等传统的景物,象征着岁月的长久和历史的沉淀,而两位老僧和黄鹤的缺失则彰显了人事的变迁和离别的悲凉。小孩子倚靠在修竹旁的形象,则映照出了生命的继承和新生。
整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和凝练的意象,展示了王炎对人世间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诗人唤起了读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共鸣,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切感受。
yóu hé zào
游合皂
zào jiù yī rán zài cuì wēi, chóng chóng tái diàn suǒ shuāng fēi.
灶臼依然在翠微,重重台殿锁双扉。
kě lián qiān zǎi bì shān lǎo, bú jiàn liǎng wēng huáng hè guī.
可怜千载碧杉老,不见两翁黄鹤归。
xiǎo yǐ xiū huáng fēi yù zǐ, gèng shēng xū shì zòu jīn huī.
小倚修篁飞玉子,更升虚室奏金徽。
miǎo máng qiě zhì shén xiān shì, shū què qīng xián shǔ yǔ yī.
渺茫且置神仙事,输却清閒属羽衣。
拼音:gèng shēng xū shì zòu jīn huī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