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语水声中”出自宋代叶绍翁的《秋日游龙井》,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yǔ shuǐ shēng zhō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人语水声中”全诗: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秋日游龙井》是宋代文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引道烦双鹤,
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
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
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
端为听松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秋日游览龙井的情景。他在迷人的景色中,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心灵的洗涤与净化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通过抒发作者的感受和情绪,传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境界的追求。
首节的“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描述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看到了两只干扰游人的鹤鸟,以及一个携带篮子的小童。这一描写显示了作者淡泊名利的心态,他并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只专注于自己的游览。
接下来的两句“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将作者置身于竹林之中,享受竹林的静谧之美。竹光和水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宜人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悠远。
接着,“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表达了秋日的湿润和温暖,以及自然界的变幻。虽然云常常带来雨水,但景色依然湿润;虽然没有霜冻,但树叶却自然而然地变红。这种自然的变化和平衡,给人以一种恬静和安宁的感觉。
最后一句“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表达了作者在这个景色中的目的,他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做什么特定的事情,而是纯粹为了倾听松风的声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自然美的追求,他希望能够通过倾听松风的声音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日龙井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和宁静境界的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也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宁静与洗涤的情感。
qiū rì yóu lóng jǐng
秋日游龙井
yǐn dào fán shuāng hè, xié náng qiàn yī tóng.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zhú guāng bēi yǐng lǐ, rén yǔ shuǐ shēng zhōng.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bù yǔ yún cháng shī, wú shuāng yè zì hóng.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wǒ lái hé suǒ shì, duān wèi tīng sōng fēng.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拼音:rén yǔ shuǐ shēng zhō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祖籍浦城。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