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此去叶初齐”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此去叶初齐”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张七判官还京觐省》,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qù yè chū qí,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去叶初齐”全诗

《送张七判官还京觐省》

此去叶初齐

春兰方可采,此去叶初齐
函谷莺声里,秦山马首西。
庭闱新柏署,门馆旧桃蹊。
春色长安道,相随入禁闺。


赏析


《送张七判官还京觐省》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送别张七判官返回京城禀省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离别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春天的兰花才能采摘,你此刻即将离开刚吃上叶子的树。
在函谷关,莺鸟的歌声中,远眺秦山的马头。
官署的庭院里有新柏树,门庭里有旧桃花小径。
春日的美景伴随着进入长安道,我们相随步入禁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江山如画的景色和离别的场景为主题,表达了一种深情厚谊和友谊的祝福。诗人运用丰富的自然景色描绘,以表现离别的伤感和朋友之间的情谊。

诗的开篇“春兰方可采,此去叶初齐”以描写春兰花为美景,诗人不舍地告别朋友,表示朋友的离去让自己感到失落。接着,“函谷莺声里,秦山马首西”通过描绘函谷关蕴含着琴韵的莺鸟鸣叫以及秦山马头的远景,表达了离别的场景和寄托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庭院的新柏树和门庭旧桃蹊,展示了时光流转的变迁。最后一句“春色长安道,相随入禁闺”则表达了诗人的心意,希望朋友返回京城后可以与自己再次相聚。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思念和祝福之情。结构简洁明快,意境优美流畅。

“此去叶初齐”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zhāng qī pàn guān hái jīng jìn shěng
送张七判官还京觐省

chūn lán fāng kě cǎi, cǐ qù yè chū qí.
春兰方可采,此去叶初齐。
hán gǔ yīng shēng lǐ, qín shān mǎ shǒu xī.
函谷莺声里,秦山马首西。
tíng wéi xīn bǎi shǔ, mén guǎn jiù táo qī.
庭闱新柏署,门馆旧桃蹊。
chūn sè cháng ān dào, xiāng suí rù jìn guī.
春色长安道,相随入禁闺。

“此去叶初齐”平仄韵脚


拼音:cǐ qù yè chū qí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作者简介


刘长卿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作者介绍


刘长卿的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