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愁满江干”出自元代王恽的《木兰花慢 望郝奉使墓》,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yuè míng chóu mǎn jiāng gā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月明愁满江干”全诗:洒西风老泪,又马上,望郎山。
对红露秋香,芙蓉城阙,依旧雄藩。
碧云故人何在,忆扶摇、九万看鹏搏。
赋就凤凰楼晚,星沉鹦鹉洲寒。
一丘宿草锁苍烟。
零落复何言。
似燕许才名,风云际会,自古天悭。
皇皇使华南下,爱丹衷、拟缔两朝欢。
恨煞奸回秋壑,月明愁满江干。
《木兰花慢 望郝奉使墓》是元代王恽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洒西风老泪,又马上,望郎山。
微风吹拂着玛瑙花瓣,我又一次站在郎山上,
对着红露秋香,芙蓉城的城阙,依旧雄伟耸立。
碧云故人何在,忆扶摇、九万看鹏搏。
碧云之上,故人在何方?我想起了古代的传奇故事,
那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英雄,与凤凰一起展翅高飞。
赋就凤凰楼晚,星沉鹦鹉洲寒。
我在凤凰楼上写下这首诗,夜晚降临,星星渐渐沉没,
鹦鹉洲上的寒意透彻人心。
一丘宿草锁苍烟。零落复何言。
一片坟茔被草木所覆盖,封锁了远处的苍烟。
零落的景象再次让我感叹,无言可说。
似燕许才名,风云际会,自古天悭。
犹如燕子才华横溢,只待时机降临,风云会聚。
这是自古以来天命所赋予的稀缺机遇。
皇皇使华南下,爱丹衷、拟缔两朝欢。
皇帝派遣我前往南方,希望能够传达他对南方的思念,
同时也希望能够促成两朝之间的友好与欢愉。
恨煞奸回秋壑,月明愁满江干。
我憎恨那些奸诈之人,他们回避了秋天的幽谷,
月光明亮,却无法驱散我内心的忧愁,江干上弥漫着愁绪。
这首诗词《木兰花慢 望郝奉使墓》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融入了传奇故事和历史典故,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对历史的关注。同时,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交融,给读者带来了深沉的思考和共鸣。
mù lán huā màn wàng hǎo fèng shǐ mù
木兰花慢 望郝奉使墓
sǎ xī fēng lǎo lèi, yòu mǎ shàng, wàng láng shān.
洒西风老泪,又马上,望郎山。
duì hóng lù qiū xiāng, fú róng chéng què, yī jiù xióng fān.
对红露秋香,芙蓉城阙,依旧雄藩。
bì yún gù rén hé zài, yì fú yáo jiǔ wàn kàn péng bó.
碧云故人何在,忆扶摇、九万看鹏搏。
fù jiù fèng huáng lóu wǎn, xīng chén yīng wǔ zhōu hán.
赋就凤凰楼晚,星沉鹦鹉洲寒。
yī qiū sù cǎo suǒ cāng yān.
一丘宿草锁苍烟。
líng luò fù hé yán.
零落复何言。
shì yàn xǔ cái míng, fēng yún jì huì, zì gǔ tiān qiān.
似燕许才名,风云际会,自古天悭。
huáng huáng shǐ huá nán xià, ài dān zhōng nǐ dì liǎng cháo huān.
皇皇使华南下,爱丹衷、拟缔两朝欢。
hèn shā jiān huí qiū hè, yuè míng chóu mǎn jiāng gān.
恨煞奸回秋壑,月明愁满江干。
拼音:yuè míng chóu mǎn jiāng gān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仄韵) 去声十五翰 (仄韵) 去声十五翰 (仄韵) 去声十五翰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
他直言敢谏,主张礼下庶人,刑上大夫,强调治理混乱的财政。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元世祖建御史台,任王恽为监察御史。他上书《击邪》《纳海》等论列一百五十余条。当时负责水利的中央级官员刘 ,利用治水导河之便,贪污宫粮四十多万石。王恽大胆地予以弹劾揭发。经过访查,他又将刘 监修太庙从中偷工减料终饱私囊的罪恶加以上书。刘做贼心虚,竟惶惶不可终日,忧虑死去。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王恽任少中大夫、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时,当时沿海政局混乱,官吏缺额很多。他向皇上上疏要求选拔人才到沿海填补空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果断罢黜了四十多名贪官污吏,任用了一批文武精通,耿直清廉的人赴职,使这里平静安定下来;并在福建沿海首创建造营房,让戍兵居住,改变了以往兵寓民家的陋习,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在他任承直郎、平阳路总管府判官时,绛州太平县有一陈氏杀了自己的哥哥,因行贿官府,缓狱了决,株连三百多人受冤,长达五年不能结案。皇帝派王恽前往亲审此案,经过访查、审讯,释放了全部受冤遭株连的平民百姓。
他虽身居高位,却能够体察下情,同情人民疾苦。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燕南一带冬春遭旱,秋季庄稼又遭水灾,王恽察访民情回到大都(今北京)以后,有一高官宴请百官,请他赴宴。入席后,他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名酿佳肴、奇珍海味,如坐针毡,感到很不是滋味。他无法控制为民请命的感情,写了长篇免租谣,希词恳情切,皇上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
王恽的谏政,受到了元世祖的器重。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忽必烈专门将他传至京城召见。他又上万言书,提出“改旧制,黜赃吏,均赋役,擢才能”的建议,顺应了忽必烈“祖述变通”的建国思想,对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忽必烈亲授他为翰林学士。
王恽任职从政期间,时常忧国忧民,他把历代明君贤相勤劳思政、治国安邦的经验和事迹系统整理成章,用“顺谏”的方式,奏疏给尚未登基的皇太子参阅。裕宗真金非常赏识他的这种见解,除自己学习外,还将《承华事略》各篇发给皇孙们传读。裕宗真金早薨,他的儿子成宗铁木真即位。王恽给成宗皇帝敬献的供物不是玉帛、珠宝,而是他论述的《守成事鉴》十五篇,表现出忠心事主的一片赤诚。因此,成宗又加封他为通议大夫,知制诰。并委托他同赵孟頫等人纂修《元世祖实录》。
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六月,王恽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朝廷的钦差大臣在汲县看到他的故居依然是茅屋陋室,清贫如民。其儿孙们田园生涯,耕稼自给,便如实奏明圣上。皇上赐钞万贯,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号“文定”。子孙荫封受禄。家乡人民也把他少年勤奋读书的古子涧村誉为“秋涧书声”,被列为“汲县八景”之一。他的言论诗文刊行于世一百卷为后人所传读。他的墓圹位于汲县(今卫辉市)城郊乡八里屯村西南石人洼内,距县城十华里。墓地前沿有神道,两旁为石刻仪仗,对称排列,每当“清明”前后和春节期间,家乡父老纷纷前往祭扫凭吊,表达深切的怀念和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