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后章江上”出自宋代王炎的《用元韵答刘判官》,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ě hòu zhāng jiāng shà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解后章江上”全诗:解后章江上,知从五马车。
君才犹未用,吾老更焉如。
间阔思眉宇,殷勤得手书。
喜闻衣彩乐,入馔有江鱼。
《用元韵答刘判官》是宋代诗人王炎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解后章江上,知从五马车。
君才犹未用,吾老更焉如。
间阔思眉宇,殷勤得手书。
喜闻衣彩乐,入馔有江鱼。
诗意:
此诗词以元章江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王炎与刘判官之间的交往和情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刘判官才华横溢、未得到充分重用的遗憾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年事渐高,对于未来的发展更加担忧。他思念之情泛滥,常常思考着刘判官的容貌和气度,殷勤地写信与之交流。最后,他欣喜地听说刘判官的衣着华美,享用美食时有江鱼的加入,表达了对刘判官的喜悦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首句"解后章江上,知从五马车"以江上的景色作为背景,表明诗人与刘判官的相遇。"解后"指的是解冻之后,春天到来。"章江"是指江的名字,"知从五马车"表达了刘判官的高贵身份,五马车作为贵族的坐骑。这两句描绘了刘判官的显赫身份,为后面的情感交流做了铺垫。
接下来的两句"君才犹未用,吾老更焉如"表达了诗人对刘判官才华未得到充分发挥的遗憾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年事渐高的忧虑。
"间阔思眉宇,殷勤得手书"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思念之情的泛滥。他思绪万千,时常回想起刘判官的容貌和气度,殷勤地写信与之交流。这种思念之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悸动和真挚。
最后两句"喜闻衣彩乐,入馔有江鱼"表达了诗人对刘判官喜悦之情。他欣喜地听到刘判官的衣着华美,享受美味佳肴时有江鱼的加入,这是对刘判官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祝福和赞美。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表情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刘判官的情感,展示了友情的真挚和赞美的赞颂,给人以温馨、亲切的感受。
yòng yuán yùn dá liú pàn guān
用元韵答刘判官
jiě hòu zhāng jiāng shàng, zhī cóng wǔ mǎ chē.
解后章江上,知从五马车。
jūn cái yóu wèi yòng, wú lǎo gèng yān rú.
君才犹未用,吾老更焉如。
jiān kuò sī méi yǔ, yīn qín dé shǒu shū.
间阔思眉宇,殷勤得手书。
xǐ wén yī cǎi lè, rù zhuàn yǒu jiāng yú.
喜闻衣彩乐,入馔有江鱼。
拼音:jiě hòu zhāng jiāng shàng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