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下碧连秋”出自宋代俞紫芝的《咏草》,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tou chéng xià bì lián qi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石头城下碧连秋”全诗: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这首诗名为咏草,而实非咏草,只是借草抒情,构思奇特,别有风味。
古代诗人多以草写别情,诉离忧,白居易的“萋萋满别情”,就是一个典型。
此诗首联出句似乎是韦应物《滁州西涧》头尾两句的合成:“独怜幽草涧边生”,“野渡无人舟自横”。面对这一境界,诗人提出不知谁懂得忘忧这个奇怪的问题,但似乎没回答,其实不用回答,就是“草”。
颔联和“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意思相似,但比白居易这两句写得好,“绿水”和“斜阳”,不但更具体,而且更富鲜明的形象;“随”和“带”这两个动词也比“侵”和“接”好,更富拟人的韵味,更富动感。
颈联逆转,赋予“草”以异样的情味:金谷园中“流水无情草自春”,是否也在“可怜金谷坠楼人”?石头城下“但寒烟衰草凝绿”,是否也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里,“草”则有“国破家亡欲何之”的无穷惆怅。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逝去的人,破亡的国,却不能重生再造。
尾联结情。诗人怅望“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遥想富甲一代的石崇早已“灰飞烟灭”,绝代佳人绿珠早已“花落人亡两不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无穷感慨不由涌上心头。可再往深处想,人还不如草,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华富贵,是统统都可以抛弃的。想到这,诗人的心渐渐平静了。
yǒng cǎo
咏草
mǎn mù qiān qiān yě dù tóu, bù zhī ruò gè jiě wàng yōu?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xì suí lǜ shuǐ qīn lí guǎn, yuǎn dài xié yáng guò bié zhōu.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jīn gǔ yuán zhōng huāng yìng yuè, shí tou chéng xià bì lián qiū.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xíng rén chàng wàng wáng sūn qù, mǎi duàn jīn chāi shí èr chóu.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拼音:shí tou chéng xià bì lián qiū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俞紫芝(?~1086)字秀老。金华(今属浙江)人,寓居扬州(今属江苏)。俞紫芝的诗修洁丰整,意境高远,气质不凡。《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三首。《全宋诗》卷六二○录其诗十六首。
俞紫芝(?~1086)字秀老。金华(今属浙江)人,寓居扬州(今属江苏)。少有高行,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王安石晚年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俞紫芝与其弟俞子中(字清老)从游,颇得赏识。王安石自称晚年门下多佳客(李之仪《书俞秀老诗卷后》),俞氏二兄弟便是代表。
俞紫芝的诗修洁丰整,意境高远,气质不凡。据说他的诗初时不大为人所知,后来王安石把他的诗句“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好山都上心”写在随身所用的扇子上,众人这才称异而看重他(《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潘子真诗话》)。王安石称赞他的诗:”公诗何以解人愁,初日芙蕖映碧流。为怕元刘争独步,不妨陶谢与同游。”
《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三首。《全宋诗》卷六二○录其诗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