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本多思”出自唐代元稹的《赠熊士登》,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íng shēng běn duō sī,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平生本多思”全诗:平生本多思,况复老逢春。
今日梅花下,他乡值故人。
赠熊士登
玉皇爱千山,寒碧竹笼笼。
平生本多思,况复老逢春。
今日梅花下,他乡值故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给熊士登的一首赠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写景的方式,描述了熊士登所居的地方,有山明水秀、竹林苍翠之美。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平生多思虑的心情,意味着自己经历了许多事情,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在春天时更容易想起过去的事情。然而诗人在他乡此时遇到了熊士登,激发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人的深厚情谊。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良好的情感和远离家乡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诗的情感内涵传达给读者。
中文译文:
赠熊士登
玉皇钟爱千山万水,碧绿的竹子围绕着。
我平生思虑繁多,更何况在老去之际又逢春。
今日在梅花盛开的时候,身在他乡却遇见了故友。
zèng xióng shì dēng
赠熊士登
píng shēng běn duō sī, kuàng fù lǎo féng chūn.
平生本多思,况复老逢春。
jīn rì méi huā xià, tā xiāng zhí gù rén.
今日梅花下,他乡值故人。
拼音:píng shēng běn duō sī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仄韵) 去声四寘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好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从考证了,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著名就是: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