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谁与居”出自宋代赵蕃的《挽施文叔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ú shēng shuí yǔ j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余生谁与居”全诗:资福我跨蹇,智门分命车。
那知毕世隔,但惜数年疏。
此士岂复有,余生谁与居。
遗文好收拾,骥子记怜渠。
《挽施文叔三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资福我跨蹇,智门分命车。
那知毕世隔,但惜数年疏。
此士岂复有,余生谁与居。
遗文好收拾,骥子记怜渠。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已故的施文叔的思念和哀悼之情。作者自谦自己的资质有限,感叹自己在智慧和命运上与施文叔相去甚远。他感叹两人在世时的疏离,遗憾相聚的时间太短暂。作者不禁思考,这样的人才是否还会再出现,以及自己余下的生命中将与谁为伴。最后,他希望能整理施文叔留下的文稿,并期望后人能铭记施文叔的才华与贡献。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作者对已故施文叔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人们对优秀人才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采用了简练的语言,字字珠玑,情感真挚。在表达对施文叔才华的赞美时,作者毫不掩饰自己的自谦之心,展现了一种谦虚的态度。作者对施文叔离世时的疏离和遗憾之情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人生短暂和离别的无奈。最后的希望和期许,体现了对文化传承和人才价值的关注。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施文叔的怀念和对人才的珍重。它提醒人们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惜,关注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并呼唤后人对施文叔的文化遗产加以珍视。
wǎn shī wén shū sān shǒu
挽施文叔三首
zī fú wǒ kuà jiǎn, zhì mén fēn mìng chē.
资福我跨蹇,智门分命车。
nǎ zhī bì shì gé, dàn xī shù nián shū.
那知毕世隔,但惜数年疏。
cǐ shì qǐ fù yǒu, yú shēng shuí yǔ jū.
此士岂复有,余生谁与居。
yí wén hǎo shōu shí, jì zi jì lián qú.
遗文好收拾,骥子记怜渠。
拼音:yú shēng shuí yǔ jū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