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骇天衢”出自唐代岑文本的《奉和正日临朝》,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āng lè hài tiān qú,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张乐骇天衢”全诗:时雍表昌运,日正叶灵符。
德兼三代礼,功包四海图。
逾沙纷在列,执玉俨相趋。
清跸喧辇道,张乐骇天衢。
拂蜺九旗映,仪凤八音殊。
佳气浮仙掌,熏风绕帝梧。
天文光七政,皇恩被九区。
方陪瘗玉礼,珥笔岱山隅。
中文译文:
《奉和正日临朝》
当雍皇嗣位,日正照耀圣符。善德传承自三代礼,伟业包含四方图。朝臣列于殿上,执玉仪态庄重。清跸喧嚣于街道,乐声震撼天衢。仪仗的九旗拂动,凤凰鸣音各异。美丽的气息飘荡在仙掌,芬芳的风围绕在帝梧。天文灿烂七政之光,皇恩笼罩九州。特地从岱山角陪葬玉,珠玉文房瑰宝在其中。
诗意:
这首诗是岑文本在唐朝为雍皇正日临朝而作的。诗中描绘了朝臣们在雍皇登基的重要仪式上所展示的庄严气象。诗人赞颂雍皇具备着善德和伟业,继承了前代礼制,治理四方,备受天下朝臣的推崇和景仰。他们以盛大的仪式拜见雍皇,整个都城都沸腾起来。仪仗队伍雄伟壮观,所奏之音高亢有力,充满了庄重和欢乐的气氛。与此同时,大自然也为这一盛况增添了美丽和芬芳。整个天空倾泻着七政之光,象征着皇恩笼罩九州。作为雍皇特地在岱山殿的陪葬物,珠玉文房瑰宝更加突显了雍皇的尊贵和崇高地位。
赏析:
这首诗以极其华丽、雄峻的笔调,描绘了唐代盛世的雍皇正日临朝的场景,将雍皇及其统治的光辉形象展现得极为庄严而崇高。作者通过描绘雍皇的善德与伟业,以及朝臣们的虔诚和庄重来彰显唐朝的治理之良好和雍皇的统治之正当。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清跸、乐声、仪仗、凤凰、仙掌、天文光等,使整篇诗充满了庄重和庄严的气氛。此外,诗中还体现了对封建礼制的推崇,以及对帝王权力和礼仪制度的肯定与附和。整个诗篇以华丽的辞章,表达了对雍皇和唐朝治世的美好赞颂。
fèng hé zhèng rì lín cháo
奉和正日临朝
shí yōng biǎo chāng yùn, rì zhèng yè líng fú.
时雍表昌运,日正叶灵符。
dé jiān sān dài lǐ, gōng bāo sì hǎi tú.
德兼三代礼,功包四海图。
yú shā fēn zài liè, zhí yù yǎn xiāng qū.
逾沙纷在列,执玉俨相趋。
qīng bì xuān niǎn dào, zhāng lè hài tiān qú.
清跸喧辇道,张乐骇天衢。
fú ní jiǔ qí yìng, yí fèng bā yīn shū.
拂蜺九旗映,仪凤八音殊。
jiā qì fú xiān zhǎng, xūn fēng rào dì wú.
佳气浮仙掌,熏风绕帝梧。
tiān wén guāng qī zhèng, huáng ēn bèi jiǔ qū.
天文光七政,皇恩被九区。
fāng péi yì yù lǐ, ěr bǐ dài shān yú.
方陪瘗玉礼,珥笔岱山隅。
拼音:zhāng lè hài tiān qú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岑文本(595-645年),字景仁,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唐太宗朝宰相,文学家。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十四岁为父申冤,辞情激切,由是知名。萧铣荆州称帝,聘为中书侍郎。河间郡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力劝安民。贞观元年,以为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官至中书令,封为江陵子,参豫政事。贞观十九年,从征辽东,卒于途中,享年五十一岁,褒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昭陵。
早年经历
祖父岑善方,仕西梁萧察,官至吏部尚书。父岑之象,隋末时期邯郸县令,遭人诬陷。岑文本十四岁时到司隶为父诉冤,辞情激昂恳切,召对明辩。其父冤狱得以昭雪,“由是知名”。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萧铣在荆州称帝,聘任岑文本为中书侍郎,负责起草文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军包围荆州,规劝萧铣投降。河间郡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军中将士都想大肆抢掠,岑文本劝李孝恭说:“自从隋朝无道,群四海延颈盼望好的君主,现在萧氏君臣、江陵父老,决计投降者,实在希望去危就安。王爷一定要纵兵抢掠,诚非鄙州从苦难中获得重生之意,也怕长江、岭南的人,向化之心受到沮丧。”李孝恭认为说得很对,立即下令禁止抢掠。于是江陵城中井然有序,秋毫无犯。南方各州县闻讯,皆望风归顺。文本先后被任用为荆州别驾、行台考功郎中。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岑文本被任命为秘书郎。先后上《藉田颂》、《三元颂》,文辞甚美,才名大震。后由李靖推荐,被提拔为中书舍人。武德中,诏诰及军国大事的文稿皆出于颜师古之手,而岑文本才思敏捷超过他。中书侍郎颜师古被免职后,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机密文件。公元637年(贞观十年),他参与撰写的《周书》完成,被封为江陵县子。该书的史论多出自岑文本之手。
上书言事
贞观十一年(公元638年),岑文本上书说:
臣闻创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世,有始有终,所以隆其基。今天虽亿兆人民平安无事,四方安宁,既承篷乱之后,又接凋敝之余,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垦避犹少。覆盖之恩显奇,而疮痍尚未恢复;德教之风普及,而资产屡空。就以古人种树打比喻,年代久远,则枝叶繁茂;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给它培植厚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动它,必定枯槁。今天的百姓,颇类于此。常加葆养,则日渐繁衍生息;突然征发徭役,则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故帝舜说:“可爱非君,可畏非人。”孔安国解释说:“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孔夫子说:“君犹舟,人犹水,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就是古代贤明君王,虽休勿休,日慎一日的道理所在。
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颐神养性,省打猎游玩之娱;去奢侈节俭,减工役之费。秀静园内,而不求辟土;把弓箭收藏起来,但不要忘记武备。
当时,魏王李泰宠冠诸王,大修第宅,岑文本以为奢侈之风不可长,便上疏极力说明节俭的重要意义,对魏王泰的奢侈挥霍要有所抑制。太宗称赞他的意见,遂赐帛三百段。贞观十七年,加银青光禄大夫。
谦谨孝悌
岑文本虽然官高禄厚,但他却认为自己仍是一介书生,侍奉老母以孝闻名,抚育弟侄恩义甚诚。唐太宗称赞他“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当时,晋王李治新立为皇太子,许多名士兼任东宫官职,唐太宗也想让岑文本兼任东宫一个官职,但他一再拜谢说:“臣以平庸之才,早已超过了本分,守此一职,犹惧不能胜任,岂能再忝东宫的官职,以速遭时谤。臣请一心侍奉陛下,不愿再希望东宫的恩惠。”唐太宗只好作罢,但要他每隔五日去东宫一次,皇太子以宾友之礼待他。贞观十八年,被任命为中书令。一般人升官则喜,他却面带忧色。他的母亲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 “非勋非旧,过度承受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朋好友听说他升了官,都前来庆贺,他却说:“今受吊,不受贺”。有人劝他多置些田产,他叹道:“南方一平民,徒步人关,往日的希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罢了。而无汗马之劳,只因文墨致位中书令,这也到了极点了。承受俸禄之重,使我恐惧已经很多了,怎么还能再谈置买田产呢?”
岑文本在中书令重要岗位上任职,担负重任,赏赐丰饶,凡有财物出入,都让他的弟弟岑文昭管理,他一无所问。文昭当时任秘书郎,多交结轻薄之徒,唐太宗听说了很不高兴,曾从容地对文本说:“卿弟过多交结,恐累卿,朕将出之为外官,如何?”岑文本回答说:“臣弟幼年丧父,老母特别专念,不想让他连宿两夜离开其左右。若今外出,母必忧愁憔悴,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没有老母了。”他一边说一边流泪抽泣。太宗同情他的爱母之心,没有把他的弟弟调出京都。只召见岑文昭严加诫约,终无过失。
病卒辽东
唐太宗将伐辽东,所有的谋划,都委托岑文本办理。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岑文本从太宗征辽东,因其“受委既深,神情顿竭,言辞举措,颇异于平常”。唐太宗见了十分担心,对左右说:“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能与我一同返回。”及至幽州(今北京市),得了暴病,太宗亲自前往探视,流着眼泪安抚他。不久病卒,享年五十一岁,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昭陵。
岑文本有文集六十卷,多为诏书诰命之类。诗歌方面成就不大。《全唐诗》卷三三存其诗四首。
《奉述飞白书势》、《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平》、《安德山池宴集》
上帝。’所谓忧能伤人,不复永年矣。洎羲而下,登清要者数十人。积善之道,焉可忽诸?”
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