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芳气不须多”出自宋代王之道的《追和东坡梅花十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òng rén fāng qì bù xū duō,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动人芳气不须多”全诗:春到梅梢日自和,动人芳气不须多。
清肌瘦骨如冰玉,瘴雾那能柰子何。
《追和东坡梅花十绝》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来临时梅花绽放的美景,并以梅花的清雅和坚韧寄托了诗人自身的情感和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春天到了梅树梢头自然和谐,
动人的芳香并不需要太多。
皮肤洁白如同冰玉,
瘴雾又能阻挡梅花的芬芳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作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梅花的赞美之情。诗人用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降临时梅花盛开的情景,表现出梅花在寒冷季节中的傲然和坚强。诗中的“动人芳气不须多”一句,表明梅花的芳香并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就能够打动人心,展现了梅花淡雅清香的特点。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外貌特征,如皮肤洁白如冰玉,表达了梅花纯洁无暇的美丽。这种洁白的形象与梅花的芬芳相得益彰,凸显了梅花的高贵品质。
最后两句“瘴雾那能柰子何”,表达了梅花的坚韧不屈。瘴雾是一种有害的气候现象,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但梅花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绽放芬芳。这种对抗逆境的精神,使梅花成为诗人心目中的理想象征。
整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折射出诗人对美好事物和追求的向往。通过梅花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以此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展示了梅花的高雅和诗人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赏析之意。
zhuī hé dōng pō méi huā shí jué
追和东坡梅花十绝
chūn dào méi shāo rì zì hé, dòng rén fāng qì bù xū duō.
春到梅梢日自和,动人芳气不须多。
qīng jī shòu gǔ rú bīng yù, zhàng wù nà néng nài zǐ hé.
清肌瘦骨如冰玉,瘴雾那能柰子何。
拼音:dòng rén fāng qì bù xū duō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与兄王之义、弟王之深同登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调和州历阳县丞,摄乌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为军,朝廷任命为镇抚司参谋官。
宋高宗赵构(南宋建立者)绍兴年间,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20年。
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即退休)。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病逝,享年76岁。
著有《相山集》30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26卷、《宋史·艺文志》作25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30卷,其中诗15卷。诗以影印清文溯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