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林渐觉清风暖”出自唐代杨徽之的《禁林宴会之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 lín jiàn jué qīng fēng nuǎ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禁林渐觉清风暖”全诗:星移岁律应青阳,得奉群英集玉堂。
龙凤双飞观御札,云霞五色咏天章。
禁林渐觉清风暖,仙界元知白日长。
诏出紫泥封去润,朝回莲烛赐来香。
二篇称奖恩尤重,万国传闻道更光。
何幸微才逢盛事,愿因史册纪余芳。
《禁林宴会之什》是唐代杨徽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星移岁律应青阳,
得奉群英集玉堂。
龙凤双飞观御札,
云霞五色咏天章。
禁林渐觉清风暖,
仙界元知白日长。
诏出紫泥封去润,
朝回莲烛赐来香。
二篇称奖恩尤重,
万国传闻道更光。
何幸微才逢盛事,
愿因史册纪余芳。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场隆重的宴会,作者在其中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欢庆的情感。诗中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华丽的场面,以及宴会对于士人的荣誉和赞扬。宴会的气氛温暖宜人,使得禁林(指宫廷)感到愈发宜人,仿佛置身于仙界。皇帝下诏将表扬文状封存,表达对文人的赞赏和鼓励。最后,作者希望自己的才华能被记录在史册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赏析:
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氛围,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壮丽。通过描绘禁林中的宴会,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星移、龙凤双飞、云霞五色等,给人以华丽、瑰丽的感觉。作者通过描绘宴会的气氛,将士人的荣誉与皇帝的恩赐相结合,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和对宴会的喜悦之情。最后,作者表达了希望自己的才华能被记录在史册中的愿望,展示了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对传世的渴望。整首诗词充满了宫廷文化的繁华和壮丽,展现了唐代文人的豪情壮志。
jìn lín yàn huì zhī shén
禁林宴会之什
xīng yí suì lǜ yīng qīng yáng, dé fèng qún yīng jí yù táng.
星移岁律应青阳,得奉群英集玉堂。
lóng fèng shuāng fēi guān yù zhá, yún xiá wǔ sè yǒng tiān zhāng.
龙凤双飞观御札,云霞五色咏天章。
jìn lín jiàn jué qīng fēng nuǎn, xiān jiè yuán zhī bái rì zhǎng.
禁林渐觉清风暖,仙界元知白日长。
zhào chū zǐ ní fēng qù rùn, cháo huí lián zhú cì lái xiāng.
诏出紫泥封去润,朝回莲烛赐来香。
èr piān chēng jiǎng ēn yóu zhòng, wàn guó chuán wén dào gèng guāng.
二篇称奖恩尤重,万国传闻道更光。
hé xìng wēi cái féng shèng shì, yuàn yīn shǐ cè jì yú fāng.
何幸微才逢盛事,愿因史册纪余芳。
拼音:jìn lín jiàn jué qīng fēng nuǎn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四旱
杨徽之(921~1000)宋代官员、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周显德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后患足疾而卒,谥文庄。
杨徽之,五代后梁龙德元年(921年)生。自幼刻苦勤学。当时,同邑前辈江为、江文蔚是江南诗赋名家,杨徽之事以师礼,久后,便与之齐名并著。
20多岁时,杨徽之就学于浔阳庐山学舍。后潜行绕道,赴中原后周王朝应举。翰林学士窦仪和枢密直学士王朴等见其文章,都叹为奇才。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杨徽之登进士甲科,被礼部擢置“殊等”16名内上奏。周世宗柴荣命近臣复核,只有杨徽之等4人中选,授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秘阁校理,后升著作佐郎、右拾遗。深受宰相范质器重,学士窦俨推荐其同修礼乐书。
宋太祖赵匡胤禅代登位之初,知杨徽之于前朝曾讥议他,将欲加害,因其弟赵光义(太宗)力保而得免,贬出为唐州方城监税。复因建言得罪,再贬为陕西凤翔府天兴县令。府帅素知其名,予以礼遇。平定后蜀之后,调任嘉州峨嵋县令。杨徽之常与玉津令宋白吟咏唱酬,他们的许多诗词,广被传诵,文教为之振兴。杨徽之两任县职,清廉自守。开宝二年(969年),复职为著作佐郎,掌管盐谷数年。大臣薛居正曾向太祖荐杨徽之可为相,不见用。乃出知全州(今属广西)。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召杨徽之为左拾遗,回朝又升右补阙。太宗好诗,久慕杨徽之诗名,见面索要其平生所作,因献数百篇及谢诗以进,其末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等句。太宗特选其十联警句,亲书于御屏风上。杨徽之又献《雍熙词》10篇,太宗为和韵酬答,每有御制诗,也都赐赠给杨徽之。杨徽之有病,即遣太医往视。旋迁御史、库部员外郎、判刑部南曹、同知差遣院等职,赐予金章紫绶。又奉诏与李昉等汇编前代文章,成《文苑英华》1000卷,是为宋代四大类书之一。杨徽之还受命编诗180卷(一作200卷)。后历迁刑、兵二部郎中,并同知京朝官的考课。端拱元年(988年),拜为左谏议大夫,旋出知许州(今河南许昌)二载,入朝判史馆事。太宗召见,特加史馆修撰,兼判昭文馆、集贤院。任职期间,杨徽之建议于太学增加通经术、有专长者为博士,分教皇家及权贵子弟。太宗有意委其以大任,因受反对者诬谤,贬出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又改调为镇安军行军司马。不久,太子赵恒受命为开封府尹,特召杨徽之为左谏议大夫、开封府判官(一说为推官)。嗣后,兼任太子左庶子,进给事中。
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即拜杨徽之为工部侍郎、枢密直学士。咸平元年(998年),转为礼部侍郎,仍兼学士。旋称病,求解除近职,改授兵部侍郎兼秘书监。真宗欲多起用耆德老成的学者为自己讲学,乃特设置翰林侍读侍讲学士之职,命杨徽之为侍讲学士,仍兼秘书监,同时受命的还有夏侯矫等4人。杨徽之利用侍讲机会,多向皇帝纵论天下利弊。不久,称脚病告老。真宗特取名药赐予疗治。值郊礼大典,杨徽之虽不能扈从,但仍受加封赏赐。
次年,真宗北巡,杨徽之入宫辞送,真宗对其温慰恳挚;北巡途中,还手诏存问。咸平三年(1000年)正月,真宗还都,特派人慰谕,当日,杨徽之疾笃去世。诏赠兵部尚书,赐钱50万,绢500匹,官给营葬。杨徽之无子,因录用其女婿、外孙、侄孙等官职。后来,夫人王氏卒,朝廷同样优厚赐葬。景佑二年(1035年),追崇先帝旧臣,升赠杨徽之为太子少师,赐谥“文庄”。
《宋史》称:“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嫉非道以干进者。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
杨徽之有诗文集20卷传世。宋僧文宝曾高度赞美其诗,称:“当以天地皓露涤笔于金瓯雪碗中,方与此诗神骨相投。”清代纪晓岚甚至说,在当时诗坛的“一望黄茅自苇之中”,杨徽之的诗“如疏花独笑”(《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