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鲈端是待西风”出自宋代岳珂的《寄相教授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ún lú duān shì dài xī fē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莼鲈端是待西风”全诗:浔阳江上无毡客,别后音书杳未通。
蕉鹿定应邻左讲,莼鲈端是待西风。
谩怀离思人犹远,欲寓吟情句未工。
朝列鵷鸿问消息,一笺莫靳寄诗筩。
《寄相教授二首》是宋代岳珂所作的两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在浔阳江畔等待已久的客人,远离后音信未曾传达。
蕉鹿定会在左邻谈论,莼鲈就等待西风的到来。
虽然怀念离别的人仍然远在他乡,想要表达诗意的句子却未得心应手。
早晨列队的鵷鸿问候各种消息,我写了一封信寄在诗篓里,请别靠边。
诗意:
《寄相教授二首》是岳珂寄给一位名叫相的教授的两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浔阳江畔等待朋友的心情,然而朋友离去后音信全无。诗人想象着朋友归来后与左邻右舍分享故事,而他自己则期待着西风吹来,带来莼鲈鱼的美味。虽然思念离别的人,但诗人却感到无法抒发自己的诗意,无法妥善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最后,诗人提到了早晨列队的鵷鸿,它们询问各种消息,而诗人则写了一封信寄给朋友,请求朋友不要置之不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寄托之意。诗中浔阳江的景色和等待远方朋友的情景描绘得十分生动。诗人通过描绘左邻谈论的场景和期待西风的蕉鹿,展现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渴望。然而,诗人又自谦地表示自己并不擅长表达离别之情和诗意,暗示了他对自己诗才的不满和迷茫。最后,诗人提到了鵷鸿,以此象征着诗人寄出的信件,希望借此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行文简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诗歌表达的思考。
jì xiāng jiào shòu èr shǒu
寄相教授二首
xún yáng jiāng shàng wú zhān kè, bié hòu yīn shū yǎo wèi tōng.
浔阳江上无毡客,别后音书杳未通。
jiāo lù dìng yīng lín zuǒ jiǎng, chún lú duān shì dài xī fēng.
蕉鹿定应邻左讲,莼鲈端是待西风。
mán huái lí sī rén yóu yuǎn, yù yù yín qíng jù wèi gōng.
谩怀离思人犹远,欲寓吟情句未工。
cháo liè yuān hóng wèn xiāo xī, yī jiān mò jìn jì shī tóng.
朝列鵷鸿问消息,一笺莫靳寄诗筩。
拼音:chún lú duān shì dài xī fē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岳珂著述甚富。居于金佗坊时,因痛恨祖父被秦桧陷害,著有《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结集为《金佗粹编》(28卷,续编30卷),为岳飞辩冤,是研究岳飞的重要资料。又著有《桯史》15卷、《玉楮集》8卷、《棠湖诗稿》1卷、《续东几诗余》、《小戴记集解》(稿佚)、《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1卷等。嘉定七年(公元1214),在嘉兴曾主修《嘉禾志》(未成书)。《桯史》以辨明“公是公非”为目的,通过对南宋朝野各阶层人物的言行的记载,表现了他对主战派和投降派人物的鲜明爱憎。书中所载之事,大都翔实可信。如《乾道受书礼》、《(范石湖)一言悟主》、《开禧北征》等条,可补史传之阙。其中对文人轶事的记载,诗文作品的转录,可资辑佚、校勘,也有助文学史研究。
所著《玉楮集》8卷,有《三恬堂丛书》本。《棠湖诗稿》1卷,有《丛书集成》本。《金陀粹编》28卷,《续编》30卷,有清刊本。《愧郯录》15卷,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宋少保岳鄂王行实编年》2卷,有《明辨斋丛书》本。《宝真斋法书赞》28卷,有《丛书集成》本。《桯史》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岳珂诗集有《棠湖诗稿》1卷,收宫词100首,作于端平元年(公元1234)同年编纂《岳氏宗谱》。宫词原系歌咏宫闱生活的词体,他因侄子自汴从军而归,追想东京盛时,写下了这组诗以系哀思。但诗中所写,有与事实不符的,《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后人拟作,嫁名于珂。又有《玉楮集》8集,收嘉熙二年(公元1238)至四年(公元1240)的诗作共385篇。他的诗缺乏社会内容,仅有1篇《夏旱三首》写到农家生活。其他作品“虽时伤浅露”,“而轩爽磊落,气格亦有可观”(《四库全书总目·玉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