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学得颜回忍饥面”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学得颜回忍饥面”出自唐代秦韬玉的《贵公子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ué dé yán huí rěn jī mià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学得颜回忍饥面”全诗

《贵公子行》

学得颜回忍饥面

阶前莎球绿不卷,银龟喷香挽不断。
乱花织锦柳撚线,妆点池台画屏展。
主人公业传国初,六亲联络驰朝车。
斗鸡走狗家世事,抱来皆佩黄金鱼。
却笑儒生把书卷,学得颜回忍饥面


赏析


《贵公子行》
阶前莎球绿不卷,
银龟喷香挽不断。
乱花织锦柳撚线,
妆点池台画屏展。

主人公业传国初,
六亲联络驰朝车。
斗鸡走狗家世事,
抱来皆佩黄金鱼。

却笑儒生把书卷,
学得颜回忍饥面。

中文译文:
公子在台阶前面的草地上,小草绿意盎然而不卷曲,
蓝色的池塘喷出的水花香气扑鼻。
错落有秩的鲜花构成了壮丽的图案,垂下的柳枝如丝线般摇摆,
装点着池塘和亭台,展示着绚丽绽放的画幅。

贵公子是将才,国家初建之时就有很大的成就,
他的家人和其他国家的官员都和他保持联系,
他经常驾驶马车来往于各个宫殿。
从斗鸡和走狗这些贵族家庭的事情,
到抱来的宠物都佩戴着黄金鱼。

但是贵公子嘲笑儒生只会读书,
虽然他们学了很多书本知识,
却没有颜回那样的智慧能忍受饥饿的生活。

诗意和赏析:
《贵公子行》表达了贵公子的奢华和富贵之生活,通过对景物描绘的艳丽表达了贵公子的奢华生活,亦反映了中唐时期贵族生活的繁华景象。诗中贵公子的家世背景让人联想到企图因家族庞大而成为社会精英的家族。在这个古代社会中,家家户户都有牵扯多方的关系网,对于家族的扩张,多个代表着家族的家庭联姻更加看重它。然而,诗中的儒生则呈现了另一面,他们专注于学问和思考,并忍受着贫困之苦。这让人思考人生的价值和追求,贵公子追求荣华富贵,而儒生则追求智慧和学问。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唐代社会的两个极端,通过贵公子和儒生的形象展示了两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冲突。

“学得颜回忍饥面”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uì gōng zǐ xíng
贵公子行

jiē qián shā qiú lǜ bù juǎn, yín guī pèn xiāng wǎn bù duàn.
阶前莎球绿不卷,银龟喷香挽不断。
luàn huā zhī jǐn liǔ niǎn xiàn,
乱花织锦柳撚线,
zhuāng diǎn chí tái huà píng zhǎn.
妆点池台画屏展。
zhǔ rén gōng yè chuán guó chū, liù qīn lián luò chí cháo chē.
主人公业传国初,六亲联络驰朝车。
dòu jī zǒu gǒu jiā shì shì, bào lái jiē pèi huáng jīn yú.
斗鸡走狗家世事,抱来皆佩黄金鱼。
què xiào rú shēng bǎ shū juàn,
却笑儒生把书卷,
xué dé yán huí rěn jī miàn.
学得颜回忍饥面。

“学得颜回忍饥面”平仄韵脚


拼音:xué dé yán huí rěn jī miàn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七霰

作者简介


秦韬玉秦韬玉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作者介绍


秦韬玉的诗作成就

  其诗皆是七言,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有《贫女》、《长安书怀》、《桧树》、《题竹》、《对花》、《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边将》、《织锦妇》、《钓翁》、《天街》、《豪家》、《陈宫》、《燕子》、《仙掌》、《独坐吟》、《咏手》、《春游》等,其中以《贫女》一诗流传最广、十分著名。该诗写蓬门荜户的贫家女子,一生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心里想找一个好婆家但又念及自家的贫困以及所谓的“门当户对”之婚姻惯例,不禁暗自悲伤),平日里梳妆俭朴,手工精巧却不用在画眉斗长上,“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可怜每日辛勤忙碌的刺绣劳作都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已)。全诗语言简丽,描画细腻,寄寓深刻,情真意哀,不愧佳作,该诗的结句“为他人作嫁衣裳”为世人所熟诵。另外《长安书怀》中的“凉风吹雨滴寒更,乡思欺人拨不平”、《题竹》中的“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寒宜雨声”、《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中的“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钓翁》中的“潭定静悬丝影直,风高斜飐浪纹开”和《天街》中的“宝马竞随朝暮客,香车争碾古今尘”等都是极佳的对句,充分显示了诗人出类拔萃、高人一筹的艺术才华。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