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无计舍前程”出自唐代齐己的《乱后经西山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shēn wú jì shě qián ché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此身无计舍前程”全诗:松烧寺破是刀兵,谷变陵迁事可惊。
云里乍逢新住主,石边重认旧题名。
闲临菡萏荒池坐,乱踏鸳鸯破瓦行。
欲伴高僧重结社,此身无计舍前程。
《乱后经西山寺》
作者:齐己
松烧寺破是刀兵,
谷变陵迁事可惊。
云里乍逢新住主,
石边重认旧题名。
闲临菡萏荒池坐,
乱踏鸳鸯破瓦行。
欲伴高僧重结社,
此身无计舍前程。
中文译文:
战乱后,我来到了西山寺,
寺庙被火烧,破碎如刀兵的刀剑。
这个地方发生了巨变,陵墓被迁移,令人震惊。
在云雾之间,我偶遇了新的住主,
站在石边,我又一次认出了旧的题字。
闲散地坐在荒废的池塘边,
我踩着破碎的瓦片,悲凉地行走。
我渴望结交身份崇高的高僧,
然而,我这个身份卑微的人无法放弃前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过后的西山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所带来的破坏和变迁的感叹。诗中通过对寺庙的描写,揭示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和不安。诗人在这种景象中,感叹自己的境遇,他希望能够结识身份高贵的高僧,但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达成愿望。这首诗通过描绘具象的场景,展现了战乱给人带来的痛苦和不安,同时又体现了诗人对社交地位的渴望和无奈。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乱世的痛惜和自身现状的无奈,既传达了对现实的感慨,又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
luàn hòu jīng xī shān sì
乱后经西山寺
sōng shāo sì pò shì dāo bīng, gǔ biàn líng qiān shì kě jīng.
松烧寺破是刀兵,谷变陵迁事可惊。
yún lǐ zhà féng xīn zhù zhǔ,
云里乍逢新住主,
shí biān zhòng rèn jiù tí míng.
石边重认旧题名。
xián lín hàn dàn huāng chí zuò, luàn tà yuān yāng pò wǎ xíng.
闲临菡萏荒池坐,乱踏鸳鸯破瓦行。
yù bàn gāo sēng zhòng jié shè, cǐ shēn wú jì shě qián chéng.
欲伴高僧重结社,此身无计舍前程。
拼音:cǐ shēn wú jì shě qián ché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