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墙谩可怜”出自唐代齐己的《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uán qiáng mán kě liá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缘墙谩可怜”全诗:病起见苔钱,规模遍地圆。
儿童扫不破,子母自相连。
润屋何曾有,缘墙谩可怜。
虚教作铜臭,空使外人传。
诗词《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苔钱》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描述了作者病中所见的一片长满苔藓的景象。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病起见苔钱,
当病之时,看到了满地长满了苔藓。
规模遍地圆。
苔藓遍布地面,形成了无数圆形的斑点。
儿童扫不破,
儿童无法扫除苔藓。
子母自相连。
苔藓之间形成了如同母子一般相互连接的形态。
润屋何曾有,
屋壁湿润得无法想象。
缘墙谩可怜。
墙壁边缘长满了苔藓,看起来颇为可怜。
虚教作铜臭,
虚张声势地搬弄铜钱,
空使外人传。
却又只是让外人传颂而已。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作者在病中所见的一幅满地长满苔藓的景象。诗人利用苔藓作为隐喻,揭示了人间荣华富贵之虚妄。苔藓象征了富贵财富,而苔藓无处不在,规模遍地圆,儿童无法扫除,形成了子母相连的形态,暗示了富贵的源头无法根除。同时,诗人还通过湿润的墙壁和身份地位的转变(从教书的士人变成了搬弄铜钱的庸人),展示了人世间的变幻无常和虚弄。
这首诗词写景简洁明了,运用苔藓隐喻生活中的富贵荣华,以此揭示了虚荣之下的一些人生哲理,寓意深刻,令人深思。通过描绘病中所见的苔藓景象,唤起了人们对虚幻荣华的思考和反思。
jīng zhōu xīn qiū bìng qǐ zá tí yī shí wǔ shǒu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
bìng qǐ jiàn tái qián, guī mó biàn dì yuán.
病起见苔钱,规模遍地圆。
ér tóng sǎo bù pò, zǐ mǔ zì xiāng lián.
儿童扫不破,子母自相连。
rùn wū hé zēng yǒu, yuán qiáng mán kě lián.
润屋何曾有,缘墙谩可怜。
xū jiào zuò tóng xiù, kōng shǐ wài rén chuán.
虚教作铜臭,空使外人传。
拼音:yuán qiáng mán kě liá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