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芳草纤红荣”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芳草纤红荣”出自魏晋陈琳的《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āng cǎo xiān hóng ró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芳草纤红荣”全诗

《诗》

芳草纤红荣

节运时气舒。
秋风凉且清。
闲居心不娱。
驾言从友生。
翱翔戏长流。
逍遥登高城。
东望看畴野。
回顾览园庭。
嘉木凋绿叶。
芳草纤红荣
骋哉日月逝。
年命将西倾。
建功不及时。
钟鼎何所铭。
收念还寝房。
慷慨咏坟经。
庶几及君在。
立德垂功名。


赏析


《诗》是一首魏晋时期陈琳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节运时气舒。
秋风凉且清。
闲居心不娱。
驾言从友生。
翱翔戏长流。
逍遥登高城。
东望看畴野。
回顾览园庭。
嘉木凋绿叶。
芳草纤红荣。
骋哉日月逝。
年命将西倾。
建功不及时。
钟鼎何所铭。
收念还寝房。
慷慨咏坟经。
庶几及君在。
立德垂功名。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价值的思考为主题。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建功立业不及时的懊悔。他同时赞颂了自然的美丽和变化,以及对友谊的珍视。最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咏诗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并希望能够与读者共勉,共同追求立德和垂功名的目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生的变幻。诗人以清新凉爽的秋风为背景,表达了内心的淡泊和从容。他在安静的居所里,心境宁静,不为世俗的娱乐所动,而是与朋友们进行深入的言谈,畅游于友情的长河之中。诗人自由自在地登上高城,东望远方的田野,回首览看自己的园庭。他注意到一棵棵绿叶逐渐凋零,一丛丛红花绽放光彩。这里既有对日月逝去的感慨,也有对光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的思考。诗人懊悔自己建功立业的时机已经失去,对于自己的贡献和名声将逐渐西倾感到遗憾。最后,诗人收起思绪,回到寝室,慷慨地咏叹着关于坟墓和经书的内容。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尘世中追求立德和功名,与其他有志之士共同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价值和时光流逝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反思和感慨。同时,诗人也在表达自己追求立德和垂功名的理想,并希望能够与读者共同探讨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人追求精神追求和自我价值的精神风貌。

“芳草纤红荣”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ī

jié yùn shí qì shū.
节运时气舒。
qiū fēng liáng qiě qīng.
秋风凉且清。
xián jū xīn bù yú.
闲居心不娱。
jià yán cóng yǒu shēng.
驾言从友生。
áo xiáng xì cháng liú.
翱翔戏长流。
xiāo yáo dēng gāo chéng.
逍遥登高城。
dōng wàng kàn chóu yě.
东望看畴野。
huí gù lǎn yuán tíng.
回顾览园庭。
jiā mù diāo lǜ yè.
嘉木凋绿叶。
fāng cǎo xiān hóng róng.
芳草纤红荣。
chěng zāi rì yuè shì.
骋哉日月逝。
nián mìng jiāng xī qīng.
年命将西倾。
jiàn gōng bù jí shí.
建功不及时。
zhōng dǐng hé suǒ míng.
钟鼎何所铭。
shōu niàn hái qǐn fáng.
收念还寝房。
kāng kǎi yǒng fén jīng.
慷慨咏坟经。
shù jī jí jūn zài.
庶几及君在。
lì dé chuí gōng míng.
立德垂功名。

“芳草纤红荣”平仄韵脚


拼音:fāng cǎo xiān hóng róng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平韵) 下平九青

作者简介


陈琳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作者介绍


陈琳的轶事典故

  袁绍当时势力很大,一心想夺取天下,自己当皇帝。为了号召天下的州郡一同起兵攻打曹操,袁绍让陈琳写了一篇著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陈琳在檄文中列举了曹操很多罪状,还痛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

  后来,曹操火烧袁绍的粮草仓库,打败了袁绍,陈琳没办法,只好投靠了曹操。曹操生气地指责陈琳说:“你还敢来见我!当初你为袁绍写檄文,数落我的过错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骂我的祖宗三代?”陈琳愁眉苦脸地回答:“我那时候是被形势所迫,必须那样做,没办法啊!就好像一支已经被搭在弓弦上的箭,不得不发射出去一样。”曹操很爱惜陈琳的才华,也就不再追究那件事了。

陈琳的文学成就

代表作品
  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描写繁重的劳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颇具现实意义。全篇以对话方式写成,乐府 民歌的影响较浓厚,是最早的文人拟作乐府诗作品之一。散文除《为袁绍檄豫州文》外,尚有《为曹洪与世子书》等。他的散文风格比较雄放,文气贯注,笔力强劲,所以曹丕有“孔璋章表殊健”(《又与吴质书》)的评论。辞赋代表作有《武军赋》,颂扬袁绍克灭公孙瓒的功业,写得颇为壮伟,当时亦称名篇。又《神武 赋》是赞美曹操北征乌桓时军容之盛的,风格与《武军赋》相类。陈琳在汉魏间动乱时世中三易其主,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对功名的热衷。这种热衷也反映在他的作 品中。与“七子”其他人相比,他的诗、赋在表现“立德垂功名”一类内容上是较突出的。

作品特点
  陈琳擅长撰写章表书檄,风格比较雄放,文气贯注,笔力强劲,在当时与阮禹齐名。陈琳写出了不少公文名篇,代表作有《为袁绍檄豫州文》。对陈琳在章表书檄写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刘勰也不吝给予肯定:《文心雕龙·才略》篇说陈琳“符檄擅声”;《文心雕龙·檄移》篇又说“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文心雕龙·章表》篇再说“琳、瑀章表,有誉当时;孔璋称健,则其标也”。

  陈琳亦长于写诗,其诗仅存四首,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描写繁重的劳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颇具现实意义。全篇以对话形式写成,乐府民歌的影响较浓厚,是最早的文人拟作乐府诗作品之一,诗风朴实、生动,富有民歌特色,不仅为后世诗评家所称道,而且对魏晋六朝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琳的人物生平

力谏何进
  陈琳在汉灵帝时,为国舅、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当时,宦官擅权,何进欲诛宦官,太后坚决反对,何进欲召集地方豪强,引兵来京城咸阳,以此恫吓、劫持太后。陈琳力谏反对。可是,何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坚持从地方引兵入京胁逼,结果董卓率兵进京,自立为太师,废少帝,立献帝,社会动乱四起,加快了东汉王朝的覆灭。何进也在乱中被杀。

依附袁绍
  何进死后,陈琳避难依附于袁绍。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派兵围攻臧洪的盟友张超于雍邱。

  此时,任袁绍东郡守的臧洪“徒跣号泣、求救于袁绍”,袁多与曹操新和,不予救兵,雍邱被攻破,张超自刎于城上。于是臧洪义愤填膺,与袁绍对抗。袁绍派兵攻打,可“历年不下”,而臧洪以弱兵敌强,抱必死打算,誓守穷城,战斗到底。见此情景,此时,也在袁绍帐下效力的陈琳,感到事态严重,连忙写信劝说,臧洪特意回信。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

归附曹操
  袁绍败后,陈琳归附曹操。曹操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和阮瑀所作。

  曹操深爱其才,对于陈琳的作品,有时曹操竟不能为之增减一字。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丁酉大疫爆发,陈琳染疾逝世。

陈琳的墓葬

  陈琳的墓葬地点有多种说法:

  一说墓在下邳。下邳即今邳州,汉魏时属徐州,为古战场之一。曹操曾联合刘备攻下邳,擒杀吕布,后曹刘反目,刘备占领下邳。此后曹操复得下邳,俘获关羽。陈琳被曹操俘获后,受到礼遇,一直从军。有人认为,陈琳既然不是自然老死,而是染疫死于军中,故可能葬于下邳。

  一说墓在邯郸。邯郸临漳县城西有铜雀台遗址,当年曹家父子和竹林七贤在此直抒胸襟,慷慨任气,后世称为建安文学。曹操的去世和瘟疫的流行使得邺下文人风流云散,死者大部分葬于铜雀台西的曹操墓周围。唐人温庭筠拜谒陈琳墓时有“铜雀荒凉对暮云”之句,有人据此认为陈琳葬于铜雀台下。

  一说墓在盐城。盐城有大纵湖,位于盐都区大纵湖镇。当地人说,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卧冰处、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之墓、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教书馆等,均在湖畔。还说陈琳祖籍即在大纵湖镇,葬处为古射阳堤畔射阳村,在今流均沟西四里,并说发现过陈琳的墓穴。

  一说墓在宝应。明清两代的《宝应县志》都记载,陈琳墓在县治东六十里射阳庄。《宝应图经》记载,《大明一统志》、《嘉靖惟扬志》、《乾隆江南志》等书均认为陈琳墓在宝应射阳村。只有蔡方炳《广舆记》说,江南宝应、湖广应城俱有陈琳墓。但是,陈琳作何进主簿时在洛阳,归袁绍时在冀州,归曹操时在邺下,应城不当有陈琳墓。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