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指日玉阶清问及”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指日玉阶清问及”出自宋代李曾伯的《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rì yù jiē qīng wèn jí,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指日玉阶清问及”全诗

《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

指日玉阶清问及

渊源正学富经纶,炳炳如丹一片心。
中外久期还荷橐,江湖所至是棠阴。
威声足使戎心慑,边腹休虞客气侵。
指日玉阶清问及,盍思长策济当今。


赏析


《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渊源正学富经纶,
炳炳如丹一片心。
中外久期还荷橐,
江湖所至是棠阴。
威声足使戎心慑,
边腹休虞客气侵。
指日玉阶清问及,
盍思长策济当今。

诗意:
此诗是李曾伯送交代董矩堂赴召的三首诗之一。诗人以渊源正学、丹心炳炳来形容董矩堂,表达了对他学识渊博、心志坚定的赞赏。董矩堂历经多年的奔波,承担了重要的使命,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都尽心尽力,无私奉献。董矩堂所到之处,都是他辛勤耕耘的果实。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董矩堂的赞词,展现了他的卓越才能和崇高品质。诗中的“渊源正学富经纶”,形容董矩堂学识渊博,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才能。而“炳炳如丹一片心”则表达了他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的坚定决心和忠诚。董矩堂长期以来为国家付出了巨大努力,所到之处都充满了成功的光辉。

诗中提到的“江湖所至是棠阴”,意味着董矩堂所到之处都是他的辛勤耕耘之地,也是他的成就之地。他的声威使得敌人的心灵感到胆寒,他的智慧在边境地区展现出来,保护了边疆的安全。

最后两句“指日玉阶清问及,盍思长策济当今”,表达了诗人对董矩堂的期待和激励。诗人希望董矩堂能够在玉阶上留下清晰的足迹,继续提出长远的战略来拯救当今的困境。这是对董矩堂智慧和才能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他在未来事业中的期望和鼓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董矩堂的赞词,表达了对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赞赏和期待。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董矩堂的智慧和能力,以及他在边境地区的卓越成就。这是一首既赞美了董矩堂的伟大,又寄托了对他未来事业的期望的诗词。

“指日玉阶清问及”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jiāo dài dǒng jǔ táng fù zhào sān shǒu
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

yuān yuán zhèng xué fù jīng lún, bǐng bǐng rú dān yī piàn xīn.
渊源正学富经纶,炳炳如丹一片心。
zhōng wài jiǔ qī hái hé tuó, jiāng hú suǒ zhì shì táng yīn.
中外久期还荷橐,江湖所至是棠阴。
wēi shēng zú shǐ róng xīn shè, biān fù xiū yú kè qì qīn.
威声足使戎心慑,边腹休虞客气侵。
zhǐ rì yù jiē qīng wèn jí, hé sī cháng cè jì dāng jīn.
指日玉阶清问及,盍思长策济当今。

“指日玉阶清问及”平仄韵脚


拼音:zhǐ rì yù jiē qīng wèn jí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四缉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