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放别离心”出自唐代戎昱的《花下宴送郑炼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ú fàng bié lí x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图放别离心”全诗:愁里惜春深,闻幽即共寻。
贵看花柳色,图放别离心。
客醉花能笑,诗成花伴吟。
为君调绿绮,先奏凤归林。
花下宴送郑炼师
愁里惜春深,
In the depths of sorrow, I cherish the coming of spring,
闻幽即共寻。
Whenever I hear of a secluded place, I yearn to visit.
贵看花柳色,
Appreciating the beauty of flowers and willows,
图放别离心。
Trying to let go of the feelings of parting.
客醉花能笑,
When the guests are drunk, the flowers can laugh,
诗成花伴吟。
When the poem is finished, the flowers become companions in my recitation.
为君调绿绮,
For you, I play a tune on the green silk,
先奏凤归林。
First, I announce the return of the phoenix to the forest.
诗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作者愿意和朋友们一起赏花,共享美丽的春天,同时也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作者以调绿绮、奏凤归林的形象,象征着希望好友能够平安归来。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春天的渴望。通过对花、酒和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诗中的调绿绮、奏凤归林的场景,给人以美好的希望和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愉悦和思考的空间。
huā xià yàn sòng zhèng liàn shī
花下宴送郑炼师
chóu lǐ xī chūn shēn, wén yōu jí gòng xún.
愁里惜春深,闻幽即共寻。
guì kàn huā liǔ sè, tú fàng bié lí xīn.
贵看花柳色,图放别离心。
kè zuì huā néng xiào, shī chéng huā bàn yín.
客醉花能笑,诗成花伴吟。
wèi jūn diào lǜ qǐ, xiān zòu fèng guī lín.
为君调绿绮,先奏凤归林。
拼音:tú fàng bié lí xīn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戎昱(约744年一800年),荆南(荆州区)人。年轻时考进士落榜,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他飘落导域,十分怀念家乡,曾作《长安秋夕》诗:“昨霄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又有《云梦故城秋望》:“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广德元年(763年),颜真卿将节度荆南,邀戎昱为幕宾,后因事未成行。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到荆州,戎昱与他在诸宫会见,结为挚友。
戎昱的诗歌创作,对社会矛盾有相当深刻反映。《塞下曲》6首、《苦哉行》5首、《入剑门》等都是情感真挚,充满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诗歌反映了同情人民,忧虑国事的思想感情,传为千古名篇。《苦辛行》、《咏史》、《塞上曲》抨击玩弄权术的贵族和苟且偷安的朝臣,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艺术风格以沉郁为主,兼有雄放、哀婉、清新的特色。《唐音葵签》卷三十六称赞:“戎昱之于杜甫,尤其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