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闷发时来入梵宫”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闷发时来入梵宫”出自唐代施肩吾的《夏日题方师院》,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èn fā shí lái rù fàn gō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闷发时来入梵宫”全诗

《夏日题方师院》

闷发时来入梵宫

火天无处买清风,闷发时来入梵宫
只向方师小廊下,回看门外是樊笼。


赏析


《夏日题方师院》是唐代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火天无处买清风,
闷发时来入梵宫。
只向方师小廊下,
回看门外是樊笼。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夏日的酷热和闷热的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清新风景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感叹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夏天的炎热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清凉风的渴望。诗的第一句“火天无处买清风”,形象地描述了天空炎热的景象,无法购买到清凉的风。第二句“闷发时来入梵宫”,通过运用意象,将清凉的风比喻为进入梵宫的一种感受,暗示了清风的宁静和神圣。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清风的向往和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只向方师小廊下,回看门外是樊笼”,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处境的无奈和忧伤。方师指的是佛教中的方丈,小廊下指的是佛寺内的小廊。诗人站在方丈的小廊下回望,却发现外面是樊笼,暗喻着现实社会的束缚和困境。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摆脱束缚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现实社会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同时反映了他对困境的感叹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富含意象和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闷发时来入梵宫”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ià rì tí fāng shī yuàn
夏日题方师院

huǒ tiān wú chǔ mǎi qīng fēng, mèn fā shí lái rù fàn gōng.
火天无处买清风,闷发时来入梵宫。
zhǐ xiàng fāng shī xiǎo láng xià, huí kān mén wài shì fán lóng.
只向方师小廊下,回看门外是樊笼。

“闷发时来入梵宫”平仄韵脚


拼音:mèn fā shí lái rù fàn gōng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作者简介


施肩吾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