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莫遣梨花到梦魂”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莫遣梨花到梦魂”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宿柳池松风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ò qiǎn lí huā dào mèng hú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莫遣梨花到梦魂”全诗

《宿柳池松风亭》

莫遣梨花到梦魂

轧轧肩舆上剑门,春和身健快於奔。
风翻红雨摧芳信,山带青烟入烧痕。
邻略物华无好句,破除旅思有清樽。
高人喜与松风接,莫遣梨花到梦魂


赏析


《宿柳池松风亭》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轧轧肩舆上剑门,
春和身健快於奔。
风翻红雨摧芳信,
山带青烟入烧痕。
邻略物华无好句,
破除旅思有清樽。
高人喜与松风接,
莫遣梨花到梦魂。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剑门上的一次宿梦。诗人在春天的气息中感到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像奔跑一样轻盈自如。风吹动红色的雨,打碎了芳草的信任,山峦之间弥漫着青烟,深入烧痕之中。诗人感叹附近的景物虽然美好,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诗句来表达。他打破旅途中的思念之情,拿起清酒解愁。高人欢喜地与松风交流,不要让梨花进入梦中的魂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剑门的宿梦情景。诗人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通过描写春天的气息和风雨、山峦等景观,表达了自己身心健康、心情愉快的状态。诗中出现的红雨、青烟等形象描写独特而富有意境,使诗词充满了浓厚的山水意境。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他感慨附近的物华天宝,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诗句来表达,于是选择用酒来消解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和高人一同欣赏松风的愉悦心情,希望梨花不要扰乱他的梦境。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感悟,具有浓郁的山水意境和情调。

“莫遣梨花到梦魂”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ù liǔ chí sōng fēng tíng
宿柳池松风亭

yà yà jiān yú shàng jiàn mén, chūn hé shēn jiàn kuài yú bēn.
轧轧肩舆上剑门,春和身健快於奔。
fēng fān hóng yǔ cuī fāng xìn, shān dài qīng yān rù shāo hén.
风翻红雨摧芳信,山带青烟入烧痕。
lín lüè wù huá wú hǎo jù, pò chú lǚ sī yǒu qīng zūn.
邻略物华无好句,破除旅思有清樽。
gāo rén xǐ yǔ sōng fēng jiē, mò qiǎn lí huā dào mèng hún.
高人喜与松风接,莫遣梨花到梦魂。

“莫遣梨花到梦魂”平仄韵脚


拼音:mò qiǎn lí huā dào mèng hú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