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别方知聚首难”出自宋代赵蕃的《次韵子耕去秋临安归途见过于玉山智门寺之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bié fāng zhī jù shǒu ná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既别方知聚首难”全诗:不但乘舟亦跨鞍,道长无地问平安。
相逢只谩分襟速,既别方知聚首难。
海内忘形今有几,天隅独在若为宽。
夜过林寺犹前日,诗到还成隔岁看。
《次韵子耕去秋临安归途见过于玉山智门寺之作》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不但乘舟亦跨鞍,
道长无地问平安。
相逢只谩分襟速,
既别方知聚首难。
海内忘形今有几,
天隅独在若为宽。
夜过林寺犹前日,
诗到还成隔岁看。
诗意:
这首诗以诗人从临安归途中路过智门寺为背景,表达了离别、相逢和时光流转的情感。诗人在旅途中乘舟、跨马,心怀忧虑,但又无处倾诉平安的心情。当彼此相逢时,只能匆匆分别,才能真正体会到再次相聚的难度。尽管身处海内,忘却了自我,但在天边的独处,感觉宽广无边。夜晚经过林寺,仍感觉像前一天,诗歌却会跨越岁月流传下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形象描写简练明快,通过乘舟和跨马这两个动作,表达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不安。诗人无法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无助。相逢时只能匆匆分别,增加了诗人对再次相聚的期盼和珍惜。诗人感觉自己已经忘记了自我,海阔天空,但在天隅的独处感到无比宽广,这种对自然的感悟使人产生共鸣。最后,诗人提到夜晚经过林寺,感觉时间仿佛停滞,而诗歌却能跨越岁月的限制,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相逢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诗歌永恒性的追求也在诗中得以体现。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cì yùn zi gēng qù qiū lín ān guī tú jiàn guò yú yù shān zhì mén sì zhī zuò
次韵子耕去秋临安归途见过于玉山智门寺之作
bù dàn chéng zhōu yì kuà ān, dào cháng wú dì wèn píng ān.
不但乘舟亦跨鞍,道长无地问平安。
xiāng féng zhǐ mán fēn jīn sù, jì bié fāng zhī jù shǒu nán.
相逢只谩分襟速,既别方知聚首难。
hǎi nèi wàng xíng jīn yǒu jǐ, tiān yú dú zài ruò wéi kuān.
海内忘形今有几,天隅独在若为宽。
yè guò lín sì yóu qián rì, shī dào hái chéng gé suì kàn.
夜过林寺犹前日,诗到还成隔岁看。
拼音:jì bié fāng zhī jù shǒu nán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仄韵) 去声十五翰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