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霜压啼乌惊月上”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霜压啼乌惊月上”出自清代查慎行的《寒夜次潘岷原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āng yā tí wū jīng yuè shà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霜压啼乌惊月上”全诗

《寒夜次潘岷原韵》

霜压啼乌惊月上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赏析


《寒夜次潘岷原韵》是清代作家查慎行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片西风作楚声,
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重,
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乌惊月上,
夜骄饥鼠阚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
薄醉醒来句忽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场景,通过诗人的感受和观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通过描写西风、落叶、窗声、月亮、乌鸦以及夜晚的灯光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感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在夜晚躺在床上听风声,落叶敲打窗户的声音使他感到孤寂。他意识到十月的江水已经变得更加寒冷,深夜时分感觉到薄薄的被子似乎变得更加轻。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中的“霜压啼乌惊月上”描绘了秋冬季节的寒冷景象,乌鸦在寒夜中的啼叫让月亮也感到惊慌。而“夜骄饥鼠阚灯明”则表达了夜晚里饥饿的老鼠在明亮的灯光下的狡猾和活跃。

最后两句“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在梦中回到了家乡的江湖之间,但醒来后才意识到一切只是虚幻的梦境。这种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使诗词增添了凄凉和伤感的色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使诗词充满了凄凉和伤感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无奈。

“霜压啼乌惊月上”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án yè cì pān mín yuán yùn
寒夜次潘岷原韵

yī piàn xī fēng zuò chǔ shēng, wò wén luò yè dǎ chuāng míng.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bù zhī shí yuè jiāng hán zhòng, dǒu jué sān gēng bù bèi qīng.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shuāng yā tí wū jīng yuè shàng, yè jiāo jī shǔ hǎn dēng míng.
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灯明。
huán jiā mèng rào jiāng hú kuò, báo zuì xǐng lái jù hū chéng.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霜压啼乌惊月上”平仄韵脚


拼音:shuāng yā tí wū jīng yuè shàng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作者简介


查慎行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作者介绍


查慎行的文学成就

  査慎行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又与朱彝尊为中表兄弟,得其奖誉,声名早著。入朝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又饱览各地风光。其论诗以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得力于陆游很深;著《补注东坡编年诗》50卷,受苏轼的影响亦大。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袁枚《论诗绝句》称其诗“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龙眠”。拟之以北宋画家李公麟。清初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赵翼《瓯北诗话》认为:“梅村(吴伟业)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查慎行诗多纪游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古体如《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石钟山》、《五老峰观海绵歌》;近体组诗如《金陵杂咏二十首》、《荆州杂诗六首》、《邯郸怀古三首》、《汴梁杂诗八首》、《建溪□歌词十二章》、《桂江舟行口号十首》等,都颇著名。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则不多,只有《秦邮道中即目》、《芜湖关》,《白杨堤晚泊》、《芦洲行》、《悯农诗》、《赈饥谣》等诗,写及了这方面内容。

  查慎行的诗“平生所作,不下万首”(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后经他删定为4600余篇,按时地编次为《敬业堂诗集》48卷,《续集》 6卷,另有《词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绝少,《敬业堂文集》3卷,《别集》1卷,共100余篇,子孙搜访汇编而成。金庸小说《鹿鼎记》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诗中的对句。

查慎行的生平

5岁能诗,“始入小学”。
6岁“通声韵,工属对”
10岁作《武侯论》。曾就学于黄宗羲,研究经学,对《周易》尤有心得。
19岁“读书于武林吴山,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
20岁补诸生,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写出大量诗作,名噪一时。曾在纳兰明珠府中教授其幼子。
23岁应童子试
康熙二十八年(1689),牵涉洪升《长生殿》的国恤张乐事件,遭革职,驱逐回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查田,籍贯改作钱塘。
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举人。
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入直南书房。
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3次随驾巡游塞外,岁时风土,悉记以诗。得帝器重,亲书“敬业堂”额以赐。
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人称初白先生。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世宗知其端谨,特许其父子返回田里。
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其长子克建、堂弟嗣珣都是进士,时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查慎行的时代背景

  清兵入关以后,江南一带士人抗清斗争前仆后继。至查慎行成年时代,清建国之初的那种反满复明的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或压制,除西南、西北边隅以外,大规模公开的反清斗争已成过去,清政权已相当稳固,政局已趋于平稳。康熙等一方面继续实施高压政策,残酷镇压汉族的零星反抗,大兴文字狱压制汉族士人;一方面则大事“稽古右文”,以怀柔手段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汉族士人。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对当时士人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辈已不同于明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谋求仕途,欲以此实现人生追求。

  当时湖州庄氏史案的广事株连虽也曾震动一时,但它给查慎行们的更大影响,只是造成他们对政治的恐惧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地为人。所以,在查慎行等人的诗稿中,明末清初顾炎武式强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渐少见。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诗歌思想成就的评价,似乎不必再拘泥于他们对亡明的态度而滞留在满汉问题上做文章了。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的诗作,似可转换视角,把着眼点落到他们反映当时现实和指陈时事的态度与深度上来。查慎行的诗,在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方面,与清初诗人多有异处,这一特点当引起我们注意。

查慎行的藏书之家

  查慎行好游山水,喜蓄典籍,73岁时退居里中,贮书万卷,坐卧其中。卒之日,惟手勘万卷书。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管庭芬《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跋》称其“国初吾邑东 南藏书家,首推道古楼马氏,得树楼查氏,盖两家插架多宋刻元抄,而于甲乙两部积有异本,其珍守已逾数世,不仅为充栋计也”。查氏兄弟均有藏书之好,查慎行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次查嗣僳,筑“查浦书屋”藏书;季查嗣庭(1664~1727)字润木,有“双遂堂”藏书。后查嗣庭以文字狱戮尸,亲族子弟,均受株连,慎行以年老放归,三弟则遗留关西,藏书散失无存。所藏书钤有“查氏初白”、“南书房史官”、“希古”、“得树楼藏书”、“海宁查慎行字夏重又字悔余”、“初白庵主人”等印。至乾隆时,孙查岐昌仍以得树楼命藏书之所。藏书散佚后,吴骞曾得其残帙数种。著有《得树楼杂抄》、《经史正伪》、《随猎日记》、《周易玩辞集解》、《苏诗补注》、《黔中风土记》、《人海记》、《敬业堂诗集》等。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