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未有王司马”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未有王司马”出自宋代葛立方的《筑室以乏金小辍》,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yǒu wáng sī mǎ,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未有王司马”全诗

《筑室以乏金小辍》

未有王司马

萍踪留异县,小隐卜清苕。
囊罄欲质史,官卑难贳貂。
挥斤停匠手,伐木断江潮。
未有王司马,携钱过野桥。


赏析


《筑室以乏金小辍》是宋代葛立方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萍踪留异县,
小隐卜清苕。
囊罄欲质史,
官卑难贳貂。
挥斤停匠手,
伐木断江潮。
未有王司马,
携钱过野桥。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葛立方的生活境况和内心感受。诗人落魄流亡,离开了熟悉的家乡,来到了陌生的地方。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住在清苕(清净的茅屋)里。由于贫困,他的钱袋已经空空如也,想质押一些物品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官位卑微,很难找到人愿意接受他的质押品。诗人手拿着斧头,停下了做木匠的手,伐木声戛然而止。他失望地看着断裂的江潮,感叹自己无力改变命运。在这样的困境下,他没有王侯将相的身份和财富,只能拿着一点钱走过荒野的桥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境况和内心感受,展现了宋代时期士人的贫困和无奈。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他的落魄生活和贫穷与时代背景相呼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官场的腐败。诗中的"萍踪"、"囊罄"、"官卑"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困境和失意。最后的"携钱过野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和无奈。整首诗词以简练的笔触,凝聚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命运的疑问,给人以深思。在这首诗词中,葛立方通过自身经历的写照,展现了一个士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未有王司马”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ù shì yǐ fá jīn xiǎo chuò
筑室以乏金小辍

píng zōng liú yì xiàn, xiǎo yǐn bo qīng sháo.
萍踪留异县,小隐卜清苕。
náng qìng yù zhì shǐ, guān bēi nán shì diāo.
囊罄欲质史,官卑难贳貂。
huī jīn tíng jiàng shǒu, fá mù duàn jiāng cháo.
挥斤停匠手,伐木断江潮。
wèi yǒu wáng sī mǎ, xié qián guò yě qiáo.
未有王司马,携钱过野桥。

“未有王司马”平仄韵脚


拼音:wèi yǒu wáng sī mǎ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作者简介


葛立方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作者介绍


葛立方的生平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隆兴二年卒。宋史》附《葛宫传》。事迹另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人缪荃孙撰有《葛立方传》刊于《归愚集》卷末。

  葛立方“博极群书,以文章名一世”(沈洵《韵语阳秋序》)。曾自题草庐:"归愚识夷涂,游宦泯捷径。"所以名其集为《归愚集》。著述除现存《归愚集》、《韵语阳秋》外,还有失传的《西畴笔耕》、《万舆别志》等书。《韵语阳秋》20卷,又名《葛立方诗话》,主要是评论自汉魏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未免舛误","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葛立方词现存40首,多是写景咏物和赠答之作,较少伤时感乱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说:"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他写有数首咏梅词,赞美梅花的"傲霜凌雪"、"高标孤韵",都比较清丽。其〔卜算子〕《席间再作》中共用了18个叠字,新颖、巧妙,很受人们的赞赏,周密称许为"妙手无痕"(《词林纪事》卷九引《梦窗词评》)。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