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忆白云岑”出自唐代齐己的《崔秀才宿话》,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òng yì bái yún c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共忆白云岑”全诗:事转闻多事,心休话苦心。
相留明月寺,共忆白云岑。
藓壁残虫韵,霜轩倒竹阴。
开门又言别,谁竟慰尘襟。
《崔秀才宿话》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诗人在宿与崔秀才共话之间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事情变化多端,听闻许多事情,心中感慨并不停。我们在明月寺共同停留,回忆起白云岑的往事。青苔覆盖的墙壁上还留有虫韵,霜气渐渐笼罩着竹阴。开门的时候又要说再见,谁能真正安慰我内心的襟怀。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诗人与崔秀才宿于明月寺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和人情冷暖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所提到的明月寺和白云岑都是唐代有名的风景胜地,给人一种宁静、山水幽深的感觉。
诗中的“事转闻多事,心休话苦心”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幻的感叹。诗人在宿与崔秀才的对话中,不禁让心中的苦闷与忧心告诉了对方。
诗中的“藓壁残虫韵,霜轩倒竹阴”描绘了明月寺的景象,给人一种古朴、幽静的感觉。藓壁残虫韵表明了这里的古迹悠久,而霜轩倒竹阴则体现出寂静与冷清,暗示了时光流转和岁月的变迁。
最后两句“开门又言别,谁竟慰尘襟”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对寻找真正慰藉的渴望。开门再次告别时,诗人依然无法真正得到内心的宽慰,希望有人能懂得他内心的困扰和苦闷。整首诗在描述景物之外,更多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感慨。
cuī xiù cái sù huà
崔秀才宿话
shì zhuǎn wén duō shì, xīn xiū huà kǔ xīn.
事转闻多事,心休话苦心。
xiāng liú míng yuè sì, gòng yì bái yún cén.
相留明月寺,共忆白云岑。
xiǎn bì cán chóng yùn, shuāng xuān dào zhú yīn.
藓壁残虫韵,霜轩倒竹阴。
kāi mén yòu yán bié, shuí jìng wèi chén jīn.
开门又言别,谁竟慰尘襟。
拼音:gòng yì bái yún cén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