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暖应开彻”出自元代许有壬的《念奴娇 中都送韩岩夫归大都》,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ò nuǎn yīng kāi chè,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破暖应开彻”全诗:南鸿过尽,正龙沙岁晚,严凝时节。
朔吹翻空沙石走,一夜坤维冻裂。
宇宙茫茫,山川杳杳,千里飞阴雪。
停骖回顾,壮心未信如铁。
京国十月先春,杏桃无数,破暖应开彻。
此去佳游知不负,醉里雕鞍南陌。
粪火炉边,简书丛里,肯念飘零客。
故人欲问,此情正待君说。
《念奴娇 中都送韩岩夫归大都》是元代许有壬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南国的寒冷冬季和北方都城的温暖春天,以及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和人情的温暖。南国的寒冷冬季被诗人用"南鸿过尽"来形容,正值岁末时节,寒冷严峻。北方的春天则以"京国十月先春,杏桃无数,破暖应开彻"来描绘,春意盎然,花开如海。诗词中还出现了"壮心未信如铁",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整首诗词给人以冷暖交替的感觉,寒冷与温暖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山川、飞雪、阴雪等景物描绘得生动而细腻,给人以宇宙辽阔、冬季凄美的感受。而"停骖回顾,壮心未信如铁"则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词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用寒冷和温暖的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和人情的温暖。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给人以深深的触动。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变幻。这首诗词在形式上工整流畅,意境上深邃唯美,给人以沉浸在冬季和春天的感受,同时也引发了对人情和生活的思考。
niàn nú jiāo zhōng dōu sòng hán yán fū guī dà dū
念奴娇 中都送韩岩夫归大都
nán hóng guò jǐn, zhèng lóng shā suì wǎn, yán níng shí jié.
南鸿过尽,正龙沙岁晚,严凝时节。
shuò chuī fān kōng shā shí zǒu, yī yè kūn wéi dòng liè.
朔吹翻空沙石走,一夜坤维冻裂。
yǔ zhòu máng máng, shān chuān yǎo yǎo, qiān lǐ fēi yīn xuě.
宇宙茫茫,山川杳杳,千里飞阴雪。
tíng cān huí gù, zhuàng xīn wèi xìn rú tiě.
停骖回顾,壮心未信如铁。
jīng guó shí yuè xiān chūn, xìng táo wú shù, pò nuǎn yīng kāi chè.
京国十月先春,杏桃无数,破暖应开彻。
cǐ qù jiā yóu zhī bù fù, zuì lǐ diāo ān nán mò.
此去佳游知不负,醉里雕鞍南陌。
fèn huǒ lú biān, jiǎn shū cóng lǐ, kěn niàn piāo líng kè.
粪火炉边,简书丛里,肯念飘零客。
gù rén yù wèn, cǐ qíng zhèng dài jūn shuō.
故人欲问,此情正待君说。
拼音:pò nuǎn yīng kāi chè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正直上谏
许有壬在所上奏章中建议严惩铁木迭儿之子锁南及其余党,并请示为遭受铁木迭儿打击陷害的王毅、高昉、赵世延等大臣雪冤复职。接着,他又上疏《正始十事》,篇首云:“盖为政莫大于谨始,未有不正其始而能善其终者也。”所谓“十事”者,“一曰辅翼太子,宜先训导;二曰遴选长官,宜先培养;三曰通籍宫禁,宜别贵贱;四曰欲谨兵权,宜削兼领;五曰武备废驰,宜加修饬;六曰贼臣妻妾,宜禁势官征索;七曰前赦权以止变,宜再诏以正名;八曰铁木迭儿诸子,宜籍没以惩恶;九曰考验经费,以减民赋;十曰撙节浮蟗,以纾国用。”泰定帝大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为民请命
泰定元年(1324年),许有壬选为中议大夫,旋改中书左司员外郎。当时,京都一带饥荒严重,他请求赈济之。同事们责怪他说:“您的意见固然是好的,但这样一来,国家可就亏缺了。”许有壬说:“不对。民,本也,不亏民,岂能亏了国家呢?”他说与丞相,得到了同意 ,“发粮四十万斛济之 ,民赖以活者甚众。”三年(1326年)六月,升右司郎中,俄移左司郎中。四年(1327年)二月,其父卒,丁忧去职。天历三年(1330年)三月,擢两淮都转运盐司使(司置扬州)。至顺二年(1331年),许有壬被召回京,任参议中书省事。未几,丁母忧。元统元年(1333年),复任中书参议。二年(1334年),拜治书侍御史,转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仍治台事。九月,升任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
聪明才干
顺帝至元年(1335年),中书平章政事彻里贴木儿奏罢科举,并得到丞相伯颜的支持。许有壬力争之,详说科举不可罢废,“科举若罢,天下人才觖望”,势必堵塞了选贤任能之路。然劝阻不果,乃托病不出。顺帝强起之,任他为侍御史。这个时期,许有壬不断受到朝中一些大臣的猜忌和谋算,即于至元四年(1338年)辞归彰德(今河南省安阳),随后又南游湘汉。 至元六年(1340年)春,许有壬被召回中书省,仍任参知政事。至正七年(1341年)四月,升为中书左丞。翌年正月,有人建议自大都西山金口引浑河(今永定河)水过京城,达通州(今通县),以通漕运。丞相脱脱也积极推行此议。许多大臣认为不可施行,而以许有壬劝阻最力。
陈其利害
他条陈其利害说:“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但终于未被采纳。是年二月开始兴修,十月竣工,是为“金口新河”。结果开闸放水之后“流湍势刀,沙泥壅塞,船不可行。而开挑之际,毁民庐舍坟茔,夫丁死伤甚众。又费用不赀,卒以无功。”果然被许有壬言中。先前,其父许熙载在长沙做官时,曾建立义学,兴办教育。许熙载去世后,学生们为纪念他,设立了东冈书院。有人借此对许有壬进行诬陷。至正三年(1343年)正月,他愤而称病辞职。 至正四年,任许有壬为江浙行省左丞,辞之。六年四月,召为翰林学士,又辞。是年闰十月,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如,仍知经筵事,他未便再行坚辞,只好领命。次年,授御史中丞。未见,复以病归。 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拜许有壬为河南行省左丞。十五年(1355年)正月,升任集贤大学士,寻改枢密副使,复拜中书左丞。是年秋,转任集贤大学士兼太子左诠德,阶至光禄大夫。十七年(1357年),他已71岁,以老病致仕,回到彰德。二十四年(1364年)九月二十一日卒,终年78岁。自仁宗至顺帝,许有壬“历事七朝,垂五十年”,“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明辩力诤,不知有死生利害”。谥“文忠”,葬于安阳城西北武官之原、洹水之阳。 许有壬“善笔札,工辞章”,其文章诗词,在元代堪称“巨手”。当时的著名文人欧阳玄(欧阳修之后)谓其文章“雄浑闳隽,涌如层澜,迫而求之,则渊靓深实”。
七朝重臣许有壬 许有壬(1287年~1364年),字可用,河南省汤阴县人。元代大臣。
父许熙载于大德年间,曾先后在湖南零陵、衡阳、湘潭、长沙、江西临川等地做官,幼年的许有壬随父读书于江南。大德末年,许有壬游学京师。
至大二年(1309年),应聘为山北廉访司(司治今内蒙自治区宁城县城西)书吏。 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许有壬登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六年(1319年),任山北廉访司经历。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升为吏部主事。二年(1322年),改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他巡视广东时,发现广东道廉访司副使哈只和蔡衍二人营私舞弊,“黩货无厌”,便立即劾罢之。不久,许有壬被召回内台,任监察御史。元英宗是一位力图推行新政的君主,他起用拜住为相,追查并处置前任奸相铁木迭儿父子等人贪赃不法、诛杀贤良之罪行,因而遭到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铁木迭儿余党的忌恨。三年(1323年)八月,铁失等人发动政变,当英宗自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南返,途经南坡(在上都西南30里)时,将英宗和丞相拜住杀死。泰定帝即位后,铁失伏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