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海西头”出自唐代李益的《献刘济》,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jǐn hǎi xī tóu,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春尽海西头”全诗: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
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
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献刘济》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
草色绿翠的古燕州,
黄莺的歌声引我独自游。
候鸟归来停在北天边,
春天即将结束在西海之头。
朝阳下的花儿纷纷飘落,
岁月匆匆如流水般流淌。
感激之情使我知道自己有归属,
不用攀登望京楼。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李益的感激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下面是对该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燕州(今天的河北省)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燕州的草地绿翠,黄莺的歌声引领着诗人独自游走。候鸟归来停在北方的天边,而春天的尽头则在西海。在朝阳的照耀下,花儿纷纷飘落,年岁匆匆如流水般流逝。
诗人在这种景色的映衬下,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感激之情。他感激自己有一个真正的归属地,不需要去攀登高楼望京城,因为他已经身处家乡、安顿下来,深深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安宁。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它展示了李益细腻的观察力和豪放的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和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xiàn liú jì
献刘济
cǎo lǜ gǔ yàn zhōu, yīng shēng yǐn dú yóu.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
yàn guī tiān běi pàn, chūn jǐn hǎi xī tóu.
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xiàng rì huā piān luò, chí nián shuǐ zì liú.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
gǎn ēn zhī yǒu dì, bù shàng wàng jīng lóu.
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拼音:chūn jǐn hǎi xī tóu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