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有一杯聊自醉”出自宋代叶梦得的《江城子(登小吴台小饮)》,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àn yǒu yī bēi liáo zì zu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漫有一杯聊自醉”全诗:生涯何有但青山。
小溪湾。
转潺湲。
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
茅舍半欹风雨横,荒径晚,乱榛菅。
强扶衰病上巉巅。
水云闲。
伴跻攀。
湖海苍茫,千里在吴关。
漫有一杯聊自醉,休更问,鬓毛斑。
《江城子(登小吴台小饮)》是宋代叶梦得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生涯何有但青山。
小溪湾。转潺湲。
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
茅舍半欹风雨横,
荒径晚,乱榛菅。
强扶衰病上巉巅。
水云闲。伴跻攀。
湖海苍茫,千里在吴关。
漫有一杯聊自醉,
休更问,鬓毛斑。
译文:
我一生只有青山相伴,
小溪弯弯,水声潺潺。
投老归来,最终寄居在这山间。
茅舍几经风雨倾斜,
荒径入夜,荆棘丛生。
我努力攀登疾病和衰老的巅峰。
水云悠闲,伴我攀登高峰。
湖海辽阔,千里方圆在吴关。
我随意品味一杯酒,
不再多问,白发斑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青山、小溪、茅舍、风雨等景物,以及自己攀登衰病和衰老的巅峰的努力,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思和感慨。
诗人以青山为生涯的伴侣,将自己的归宿寄托在山间的茅舍中,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茅舍受风雨侵袭,荒径入夜,乱榛菅,描绘了岁月流转中的变迁和衰老的痕迹。
诗人表达了面对衰病和衰老时的坚强和积极,他努力攀登巉巅,与水云相伴,共同攀登高峰。湖海苍茫,千里在吴关,表现了广阔的世界和人生的无限可能。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随意品味一杯酒,不再过多纠结于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磨砺,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不再困扰于外在的变化和衰老的痕迹。
整首诗词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以及在面对衰老和疾病时的积极向上的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入思考和对豁达人生的向往。
jiāng chéng zǐ dēng xiǎo wú tái xiǎo yǐn
江城子(登小吴台小饮)
shēng yá hé yǒu dàn qīng shān.
生涯何有但青山。
xiǎo xī wān.
小溪湾。
zhuǎn chán yuán.
转潺湲。
tóu lǎo guī lái, zhōng jì cǐ shān jiān.
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
máo shè bàn yī fēng yǔ héng, huāng jìng wǎn, luàn zhēn jiān.
茅舍半欹风雨横,荒径晚,乱榛菅。
qiáng fú shuāi bìng shàng chán diān.
强扶衰病上巉巅。
shuǐ yún xián.
水云闲。
bàn jī pān.
伴跻攀。
hú hǎi cāng máng, qiān lǐ zài wú guān.
湖海苍茫,千里在吴关。
màn yǒu yī bēi liáo zì zuì, xiū gèng wèn, bìn máo bān.
漫有一杯聊自醉,休更问,鬓毛斑。
拼音:màn yǒu yī bēi liáo zì zuì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大抵属此,如毛晋所说“不作柔语□人”(《石林词跋》)。可见他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如〔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大江东去”,并用原韵。〔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更将苏诗组织入词。他写景是“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念奴娇〕),咏怀是“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水调歌头〕),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苏轼词的豪放,原本包括沉雄与清旷两个方面,叶梦得也有不少清旷之作,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方回说它“专主半山,阴抑苏黄”(《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实则“其所评论,往往深中□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建康集》10卷,《审是集》8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词》1卷。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 增补,共辑存词102首。
家庭背景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避暑录话·卷下》:“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庆历中受知仁祖,为翰林学士。”)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仕宦生涯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宋徽宗即位后,先后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言:“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累迁翰林学士。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