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日有绨袍”出自唐代高适的《别王八》,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íng rì yǒu tí páo,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行日有绨袍”全诗:征马嘶长路,离人挹佩刀。
客来东道远,归去北风高。
时候何萧索,乡心正郁陶。
传君遇知己,行日有绨袍。
《别王八》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出征的时刻与亲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征马嘶长路,
马嘶声长久,
离别时挹佩刀。
离人振动佩刀插上身。
客人从远方来,
远客栖身东道。
归程中北风怒吼,
回程中北风猛吹。
萧索的时刻何厉害,
寂寞的时刻何冷清。
乡愁此刻正涌动,
故乡之思此刻盈胸。
消息传来君遇知己,
消息传来朋友相逢。
战功久远有人封赏,
出征多日有人赠绸袍。
这首诗通过描绘征马嘶鸣长久、离别时握住佩刀的情景,来表达诗人出征前的紧张和不舍之情。他描述了客人从远方来到,自己又将要返回北方面对恶劣的北风。他感叹时光的冷寂和乡愁的涌动,但也借此表达了对好消息和见到知己的期盼,以及行军中得到赏识和赠送华美衣袍的喜悦之情。
整体诗意是表达了人们在离别和归乡的心情之间的矛盾与纠结,以及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期盼温暖和赏识的心态。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bié wáng bā
别王八
zhēng mǎ sī cháng lù, lí rén yì pèi dāo.
征马嘶长路,离人挹佩刀。
kè lái dōng dào yuǎn, guī qù běi fēng gāo.
客来东道远,归去北风高。
shí hòu hé xiāo suǒ, xiāng xīn zhèng yù táo.
时候何萧索,乡心正郁陶。
chuán jūn yù zhī jǐ, xíng rì yǒu tí páo.
传君遇知己,行日有绨袍。
拼音:xíng rì yǒu tí páo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