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碧云深”出自唐代许浑的《寄契盈上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ng shàng bì yún shē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江上碧云深”全诗:何处是西林,疏钟复远砧。
雁来秋水阔,鸦尽夕阳沉。
婚嫁乖前志,功名异夙心。
汤师不可问,江上碧云深。
中文译文:
寄给契盈上人
何处是西林,
稀疏的钟声和遥远的磨刀声。
雁儿飞过秋水的宽阔,
乌鸦们在夕阳下呢喃。
婚姻和嫁娶偏离初时的志向,
功名和成就与少年时的梦想不同。
汤师不可问,
江上的碧云太深邃。
诗意: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以西林、疏钟、远砧、雁、鸦等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反映了岁月的流转和变迁。婚姻和事业的变化带来了对过去梦想的思考和失落,诗人觉得他已经无法回到曾经的志向和少年时的梦想中。最后两句"汤师不可问,江上碧云深"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直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化。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探讨了婚姻和事业对个人理想和梦想的影响。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知和追求的向往,给人以开放和进取的感觉。整首诗意蕴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jì qì yíng shàng rén
寄契盈上人
hé chǔ shì xī lín, shū zhōng fù yuǎn zhēn.
何处是西林,疏钟复远砧。
yàn lái qiū shuǐ kuò, yā jǐn xī yáng chén.
雁来秋水阔,鸦尽夕阳沉。
hūn jià guāi qián zhì, gōng míng yì sù xīn.
婚嫁乖前志,功名异夙心。
tāng shī bù kě wèn, jiāng shàng bì yún shēn.
汤师不可问,江上碧云深。
拼音:jiāng shàng bì yún shēn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仄韵) 去声二十七沁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从总体上说,许浑缺乏对现实的自觉关注与刚健高朗的性格,追寻旷逸闲适、逃避社会的思想在他诗中显得更特出。所以,尽管他也写过不少咏史诗,如“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鹜占浅莎”(《姑苏怀古》),“行殿有基荒荠合,陵园无主野棠开”(《凌歊台》)之类,但他在叹息的同时并没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绪更偏于消沉,一味哀叹岁华变迁,给人以灰暗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他更大量地写的是消极恬退的闲适诗。
从艺术角度来看,正因为他反复咏叹个人境遇和描写闲适的生活,诗的内容很单调,虽然技巧娴熟,意境却容易重复。像“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送同年崔先辈》),“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忆长洲》),这种以鸟禽虫鱼来点缀的句子单独地看还不错,写多了就成了俗套,后人所谓“许浑千首湿”(《苕溪渔隐丛话》引《桐江诗话》)的说法,就是对他总是重复地用“水”、“雨”之类景物构成诗境的讽刺。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杜牧,在此改正。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