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不遇何不还”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不遇何不还”出自宋代陈著的《无题》,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yù hé bù hái,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不遇何不还”全诗

《无题》

不遇何不还

镜中看青山,山色非尘寰。
月中看水光,全胜日中看。
山水本无改,所遇成异颜。
朝过齐王门,暮叩西秦关。
人生贵知己,不遇何不还
了了心自定,我居山水閒。


赏析


《无题》是宋代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镜中看青山,
山色非尘寰。
月中看水光,
全胜日中看。
山水本无改,
所遇成异颜。
朝过齐王门,
暮叩西秦关。
人生贵知己,
不遇何不还。
了了心自定,
我居山水閒。

诗意:
这首诗以观看景物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与感悟。诗中通过镜子和月亮的比喻,强调了山水景色的优美超越尘世的寻常之处。作者认为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山水的形态常常变幻,但它们本质的美丽却是永恒不变的。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知己的珍视与渴望,认为人生中最宝贵的是遇到知己,如果没能遇到,将会感到遗憾。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心中的坚定与自在,选择在山水之间自在地居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山色和水光的赞美,将山水景色与镜中、月中相对照,形成对比,强调了山水的美丽非凡。作者通过描写山水的不变和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感叹,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珍贵友谊的追求和珍视。最后,作者以自己的心境做结,表明了选择在山水间自在居住的决心,表达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意境。

整首诗以简约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思辨,抒发了作者对山水之美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诗意清新明快,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知己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追求。这首诗以其简练而深远的意境,展示了宋代诗人的独特才情和对自然及人生的审美追求。

“不遇何不还”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ú tí
无题

jìng zhōng kàn qīng shān, shān sè fēi chén huán.
镜中看青山,山色非尘寰。
yuè zhōng kàn shuǐ guāng, quán shèng rì zhōng kàn.
月中看水光,全胜日中看。
shān shuǐ běn wú gǎi, suǒ yù chéng yì yán.
山水本无改,所遇成异颜。
cháo guò qí wáng mén, mù kòu xī qín guān.
朝过齐王门,暮叩西秦关。
rén shēng guì zhī jǐ, bù yù hé bù hái.
人生贵知己,不遇何不还。
liǎo liǎo xīn zì dìng, wǒ jū shān shuǐ xián.
了了心自定,我居山水閒。

“不遇何不还”平仄韵脚


拼音:bù yù hé bù hái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作者简介


陈著(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作者介绍


陈著的生平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