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此余暑威”出自宋代赵蕃的《晚书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cǐ yú shǔ wēi,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畏此余暑威”全诗:落月不可驻,落日不可挥。
岂昧白昼长,畏此余暑威。
人生延促顷,光景变灭微。
水雾已似合,山烟亦成霏。
《晚书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两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落月不可驻,
落日不可挥。
岂昧白昼长,
畏此余暑威。
译文:
明亮的月亮不会停留,
夕阳不会挥手告别。
难道不知道白昼的时间长吗,
我恐惧这余暑的威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诗人用落月和落日的形象来表达时间的不可逆转,暗示人生如同流水般瞬息万变。诗人感慨人生的短促,对残余的夏日炎热感到畏惧和不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性的思考。诗人借助落月和落日的形象来象征时间的不可逆转,进而引发对人生短促的反思。诗中的"白昼长"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时间的感知,他感叹白天的光阴如此漫长,而对于人生来说,时间流逝得更加迅速。诗词的意境透过时间的流转和自然景象的变化来传达,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第二首:
人生延促顷,
光景变灭微。
水雾已似合,
山烟亦成霏。
译文:
人生延续的时间短暂,
光景瞬息即逝微弱。
水雾已经模糊成一片,
山烟也变得缭绕。
诗意:
这首诗继续探讨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转瞬即逝。诗人表达了人生短促和时间的无情,通过描绘水雾和山烟的变化来强调光景的瞬息即逝。
赏析:
这首诗与第一首诗相呼应,继续强调时间和人生的短暂性。诗人通过人生的延续和光景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微弱。水雾和山烟的景象象征着光景的变幻,以及人生的短促和转瞬即逝。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递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脆弱性的深刻思考。
这两首诗词共同构成了对时间和人生的反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性的感慨。这些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引发了对人生意义和时间的思考。
wǎn shū èr shǒu
晚书二首
luò yuè bù kě zhù, luò rì bù kě huī.
落月不可驻,落日不可挥。
qǐ mèi bái zhòu zhǎng, wèi cǐ yú shǔ wēi.
岂昧白昼长,畏此余暑威。
rén shēng yán cù qǐng, guāng jǐng biàn miè wēi.
人生延促顷,光景变灭微。
shuǐ wù yǐ shì hé, shān yān yì chéng fēi.
水雾已似合,山烟亦成霏。
拼音:wèi cǐ yú shǔ wēi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