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参横月小”出自宋代赵以夫的《孤鸾(梅)》,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èng cān héng yuè xiǎo,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正参横月小”全诗:江南春早。
问江上寒梅,占春多少。
自照疏星冷,只许春风到。
幽香不知甚处,但迢迢、满汀烟草。
回首谁家竹外,有一枝斜好。
记当年、曾共花前笑。
念玉雪襟期,有谁知道。
唤起罗浮梦,正参横月小。
凄凉更吹塞管,漫相思、鬓华惊老。
待觅西湖半曲,对霜天清晓。
诗词:《孤鸾(梅)》
江南春早。问江上寒梅,占春多少。
自照疏星冷,只许春风到。
幽香不知甚处,但迢迢、满汀烟草。
回首谁家竹外,有一枝斜好。
记当年、曾共花前笑。
念玉雪襟期,有谁知道。
唤起罗浮梦,正参横月小。
凄凉更吹塞管,漫相思、鬓华惊老。
待觅西湖半曲,对霜天清晓。
中文译文:
江南春天一大早。我问江边的寒梅,春天还有多久?
自己照耀着稀疏的寒星,寒冷无情,只许春风吹拂。
幽香散发,不知道飘向何处,只见迢迢的烟草满地。
回首望去,竹林外有一枝斜倚得好。
记得那些年,曾一同欢笑在花前。
怀念曾经的美好时光,有谁能真正理解?
唤起遥远的罗浮梦,月光洒在小径上。
凄凉之中吹奏着塞管,漫天飘扬的相思,使我的发丝变白。
期待寻找西湖的半弯曲,与清晨的霜天相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以夫创作的,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和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诗人在江南春天的早晨,询问江边的寒梅花,想知道春天还要多久才能真正到来。诗中的寒梅象征着寒冷的冬季,而春风预示着温暖和生机。诗人希望春风能吹拂寒梅,带来春天的气息。
诗中也描绘了幽香飘荡却无法寻找到源头的情景,给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感觉。回首望去,诗人发现在竹林外有一支斜倚着的梅枝,展示了寂寞而美丽的景象。这枝斜好的梅花成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的象征。
诗人怀念过去与朋友一起笑闹在花前的时光,但他也感叹现在的人们是否能理解他的情感和追忆。诗中还出现了罗浮山和参横月的意象,唤起了诗人的遥远梦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凄凉感叹,吹奏着塞管,托起了漫天飘扬的相思之情。时间的流逝使得诗人的发丝变白,鬓角变老。然而,诗人依然期待着寻找到西湖半弯曲的美景,与清晨的霜天相对,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以寒梅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春天景色和怀念往事的诗词。诗人询问江边的寒梅花,希望知道春天还有多久才能来临。他描述寒梅的幽香飘荡,却无法确定香气来源。回首望去,他发现竹林外有一支斜倚的梅枝,唤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怀念与朋友一同笑闹在花前的年轻时光,但他怀疑是否有人真正理解他的情感和怀念。诗中还出现了罗浮山和参横月的意象,唤起了诗人的远方梦境。诗人感叹现实的凄凉,同时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以寒梅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情感,展现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抒发了对现实的凄凉感叹和对未来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gū luán méi
孤鸾(梅)
jiāng nán chūn zǎo.
江南春早。
wèn jiāng shàng hán méi, zhàn chūn duō shǎo.
问江上寒梅,占春多少。
zì zhào shū xīng lěng, zhǐ xǔ chūn fēng dào.
自照疏星冷,只许春风到。
yōu xiāng bù zhī shén chù, dàn tiáo tiáo mǎn tīng yān cǎo.
幽香不知甚处,但迢迢、满汀烟草。
huí shǒu shuí jiā zhú wài, yǒu yī zhī xié hǎo.
回首谁家竹外,有一枝斜好。
jì dāng nián céng gòng huā qián xiào.
记当年、曾共花前笑。
niàn yù xuě jīn qī, yǒu shéi zhī dào.
念玉雪襟期,有谁知道。
huàn qǐ luó fú mèng, zhèng cān héng yuè xiǎo.
唤起罗浮梦,正参横月小。
qī liáng gèng chuī sāi guǎn, màn xiāng sī bìn huá jīng lǎo.
凄凉更吹塞管,漫相思、鬓华惊老。
dài mì xī hú bàn qū, duì shuāng tiān qīng xiǎo.
待觅西湖半曲,对霜天清晓。
拼音:zhèng cān héng yuè xiǎo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七筱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