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丝绢勒黄庭经”出自唐代畅当的《题沈八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ū sī juàn lēi huáng tíng jī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乌丝绢勒黄庭经”全诗:江斋一入何亭亭,因寄沦涟心杳冥。
绿绮琴弹白雪引,乌丝绢勒黄庭经。
《题沈八斋》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是畅当。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斋一入何亭亭,
因寄沦涟心杳冥。
绿绮琴弹白雪引,
乌丝绢勒黄庭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进入沈八斋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沉思和感慨。作者在沈八斋中,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仿佛心灵沉浸在柔和的光线中。他弹奏着绿绮琴,音乐如白雪般纯洁,引领着他的思绪。同时,他用乌丝绢勒住黄庭经,可能是指他在黄庭经上做了一些注释或标记,表达了他对佛教经典的敬仰和对文化知识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艺术、文化的追求。首句“江斋一入何亭亭”,通过形容词“亭亭”来描绘沈八斋的景色,给人以优美、精致的感觉。接着,“因寄沦涟心杳冥”表达了作者在这个环境中沉思的心情,心灵仿佛沉浸在一片模糊和迷离之中。
下两句“绿绮琴弹白雪引,乌丝绢勒黄庭经”展示了作者在这个环境中的行为和情感。绿绮琴弹奏出的音乐如同白雪一般纯洁,引领着作者的思绪。乌丝绢勒住的黄庭经则显示了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敬爱和对文化知识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沈八斋中的情感和对文化艺术的热爱。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情感,诗词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沉思。同时,诗中对艺术和文化的追求也体现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寻和向往。
tí shěn bā zhāi
题沈八斋
jiāng zhāi yī rù hé tíng tíng, yīn jì lún lián xīn yǎo míng.
江斋一入何亭亭,因寄沦涟心杳冥。
lǜ qǐ qín dàn bái xuě yǐn, wū sī juàn lēi huáng tíng jīng.
绿绮琴弹白雪引,乌丝绢勒黄庭经。
拼音:wū sī juàn lēi huáng tíng jīng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九青
畅当,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后期儒士。官宦世家,畅璀之子。 初以子弟被召从军,后登大历七年进士第。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与弟诸皆有诗名。诗一卷。畅当父亲畅璀,唐肃宗时官至散骑常侍,唐代宗时,与裴冕、贾至、王延昌待制集贤院,终于户部尚书。
由于畅当出身子官宦家庭,所以举进士,以儒学出名。唐德宗贞元初,畅当任太常博士,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唐德宗昭德皇后去世,下诏商议太子服丧之事。畅当对博士张荐、柳冕、李吉甫说:按照惯例,儿子为母亲服齐衰丧三年,至于皇太子为皇后服丧,古书没有明确记载。晋元皇后死时,也不清楚太子服丧的制度,杜预言古天子三年丧期,即葬除去丧服,魏也以此为准。但皇太子与国家的地位一样重要,若不变更常制,东宫大臣仆从也得穿缞麻之衣出入殿省,这势必有碍于国家大事的正常进行。于是,太子遂葬后除服。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文德皇后卒,太子服丧的规定国史中也无记载,至第二年正月,以晋王为并州都督,命官后,当即除去丧服。今皇太子应根据魏、晋制度服丧,既葬而祭,既祭而除丧服。宰相刘滋、齐映等人反对畅当的意见,唐德宗又诏宰相与有司重新议定。畅当从实际出发,说服了群臣,将他所说立为定制。 由此可知,畅当是一位颇有改革精神的人,他虽以儒学出名,但不墨守成规。在礼义至重的封建社会,畅当能根据实际,大胆变革,确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