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半面契始终”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半面契始终”出自唐代元稹的《别李三》,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àn miàn qì shǐ zhōng,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半面契始终”全诗

《别李三》

半面契始终

阶蓂附瑶砌,丛兰偶芳藿。
高位良有依,幽姿亦相托。
鲍叔知我贫,烹葵不为薄。
半面契始终,千金比然诺。
人生系时命,安得无苦乐。
但感游子颜,又值馀英落。
苍苍秦树云,去去缑山鹤。
日暮分手归,杨花满城郭。


赏析


《别李三》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阶蓂附瑶砌,丛兰偶芳藿。
高位良有依,幽姿亦相托。
鲍叔知我贫,烹葵不为薄。
半面契始终,千金比然诺。
人生系时命,安得无苦乐。
但感游子颜,又值馀英落。
苍苍秦树云,去去缑山鹤。
日暮分手归,杨花满城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诗中的李三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知己。以下是对诗的分析: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一座高台上的景色,阶上的蓂蔓靠在瑶砌上,丛兰靠近芳香的藿草。这里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为接下来的离别情景做了铺垫。

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与离别对象之间的关系。诗人与离别对象都处于高位,彼此相互依靠,互相托持幽美的风姿。

第五、六句提到了一个名叫鲍叔的人,他了解诗人的贫困,却不因此疏远诗人。鲍叔不吝惜对待贫困的诗人,犹如烹煮平凡的葵菜一样不轻视。这里通过鲍叔的举动,展现出真挚的情感和无私的友谊。

第七、八句表达了诗人与离别对象之间的默契。他们的情感和承诺像是一张半面的镜子,始终契合。这里通过默契的描写,强调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第九、十句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束缚。人生中充满了苦乐的起伏,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然而,尽管如此,诗人仍然感受到了游子离别的悲伤,同时又遭遇了友谊的凋零。

最后两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离别场景。离别之际,杨花飘扬,满布城郭,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离别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来表达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友谊的脆弱,以及离别的伤感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半面契始终”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bié lǐ sān
别李三

jiē míng fù yáo qì, cóng lán ǒu fāng huò.
阶蓂附瑶砌,丛兰偶芳藿。
gāo wèi liáng yǒu yī, yōu zī yì xiāng tuō.
高位良有依,幽姿亦相托。
bào shū zhī wǒ pín, pēng kuí bù wéi báo.
鲍叔知我贫,烹葵不为薄。
bàn miàn qì shǐ zhōng, qiān jīn bǐ rán nuò.
半面契始终,千金比然诺。
rén shēng xì shí mìng, ān dé wú kǔ lè.
人生系时命,安得无苦乐。
dàn gǎn yóu zǐ yán, yòu zhí yú yīng luò.
但感游子颜,又值馀英落。
cāng cāng qín shù yún, qù qù gōu shān hè.
苍苍秦树云,去去缑山鹤。
rì mù fēn shǒu guī, yáng huā mǎn chéng guō.
日暮分手归,杨花满城郭。

“半面契始终”平仄韵脚


拼音:bàn miàn qì shǐ zhōng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作者简介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作者介绍


元稹的情感世界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好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从考证了,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著名就是: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

元稹的生平

  元稹(zhěn)字微之,又字威明,唐代诗人。8岁丧父,母郑贤能文,亲授书传。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元稹登平判科(旧称元稹登书判拔萃科,有误)[2],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为时论所非。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元稹的创作风格

  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这种“次韵相酬”的做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容易产生流弊。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其本集《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周相录校有《元稹集校注》,冀勤有《元稹集》。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