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孰云能贵贱”出自宋代赵蕃的《晚待明叔不至》,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ào mèng shú yún néng guì jià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赵孟孰云能贵贱”全诗:为霜未就觉风繁,拨火成灰思晤言。
立壁旧谙宁怲怲,孤灯垂上只昏昏。
谶言已过一阳复,归去可忘三径存。
赵孟孰云能贵贱,万年端以势依温。
《晚待明叔不至》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明叔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霜未凝结之时,我感受到了狂风的吹拂,
点燃的火已经化为灰烬,我思念着与你的言谈。
站在熟悉的墙旁,心中不禁忐忑不安,
孤灯垂挂在上方,只剩昏黄的光芒。
预言已经过去,阳光再次升起,
回去吧,将过去遗忘,只留下三条小径。
赵孟孰曾说过,能否成为贵人并不重要,
万年来,权势都依赖于温和的力量。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明叔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的风霜和火灰象征着光阴的流逝,而孤灯的昏黄光芒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温情。作者在思念中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事物的变迁,同时思考了权势和地位的真正意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意境展示了赵蕃的才华。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霜、风、火、灰、孤灯等,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于光阴流逝的感叹。意象的运用使得诗词生动而富有层次感,读者可以通过细致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诗词中的“谶言已过一阳复,归去可忘三径存”表达了对过去的遗忘和对未来的期待。作者表达了一种豁达和超脱的心态,认为人生并非贵贱之辨,而是取决于内在的温和力量。这种思想在宋代文人士人物中颇具代表性,也体现了宋代文化追求和平、温和的特点。
总而言之,赵蕃的《晚待明叔不至》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明叔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都给人以深思和赏识的空间,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审美和情感追求。
wǎn dài míng shū bù zhì
晚待明叔不至
wèi shuāng wèi jiù jué fēng fán, bō huǒ chéng huī sī wù yán.
为霜未就觉风繁,拨火成灰思晤言。
lì bì jiù ān níng bǐng bǐng, gū dēng chuí shàng zhǐ hūn hūn.
立壁旧谙宁怲怲,孤灯垂上只昏昏。
chèn yán yǐ guò yī yáng fù, guī qù kě wàng sān jìng cún.
谶言已过一阳复,归去可忘三径存。
zhào mèng shú yún néng guì jiàn, wàn nián duān yǐ shì yī wēn.
赵孟孰云能贵贱,万年端以势依温。
拼音:zhào mèng shú yún néng guì jiàn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七霰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