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瑟瑟星河动”出自唐代齐己的《升天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iān fēng sè sè xīng hé dò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天风瑟瑟星河动”全诗:身不沉,骨不重。
驱青鸾,驾白凤。
幢盖飘摇入冷空,天风瑟瑟星河动。
瑶阙参差阿母家,楼台戏闭凝彤霞。
三五仙子乘龙车,堂前碾烂蟠桃花。
回头却顾蓬莱顶,一点浓岚在深井。
译文:《升天行》天上神仙,身不沉,骨不重。驱赶青鸾,乘坐白凤。幢盖飘摇入寒冷的空中,天风呼啸,星河动摇。瑶阙参差,阿母的家,楼台关闭,红霞凝结。三五仙子乘坐龙车,堂前碾烂蟠桃花。回头望着蓬莱山顶,只见一点浓雾在深井中。
诗意:这首诗描述了天上神仙升天的场景。作者通过描绘神仙的轻盈身躯和高贵坐骑,以及天空中的飘摇幢盖和动荡星河,展现了神奇的仙境景象。诗中还描绘了瑶阙和阿母的家,以及仙子们乘坐龙车碾烂蟠桃花的场景,显示了神仙们的豪华和神秘。最后,作者回头望蓬莱山顶时,只能看到深井中的浓雾,暗示了神仙世界和凡人世界之间的隔阂。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神仙升天的绚丽景象的描绘,展示了唐代对仙境的想象和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写,使诗歌充满了神奇和浪漫的氛围。作者以轻巧的笔触,勾勒出了神仙世界的奇幻景象,给人以遥远而神秘的感觉。同时,通过对蓬莱山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神仙世界的朦胧和无法企及的感叹。整首诗既展示了仙境的美好,又透露了现实的无法企及,是一首充满想象力和情感的精彩之作。
shēng tiān xíng
升天行
shēn bù chén, gǔ bù zhòng.
身不沉,骨不重。
qū qīng luán, jià bái fèng.
驱青鸾,驾白凤。
chuáng gài piāo yáo rù lěng kōng,
幢盖飘摇入冷空,
tiān fēng sè sè xīng hé dòng.
天风瑟瑟星河动。
yáo quē cēn cī ā mǔ jiā, lóu tái xì bì níng tóng xiá.
瑶阙参差阿母家,楼台戏闭凝彤霞。
sān wǔ xiān zǐ chéng lóng chē, táng qián niǎn làn pán táo huā.
三五仙子乘龙车,堂前碾烂蟠桃花。
huí tóu què gù péng lái dǐng,
回头却顾蓬莱顶,
yì diǎn nóng lán zài shēn jǐng.
一点浓岚在深井。
拼音:tiān fēng sè sè xīng hé dòng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一董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